小说节选:《河洛谣》(18)
河洛谣
苟仙儿报了官,县太爷以经费不足为由推三阻四。苟仙儿再三求情还是无用,恼了,说:“大人,‘铁钩担知道我来报官了,回去也是一死,不如就碰死在县衙。”说罢,作势要寻死。县太爷害怕了,不得已才派人围剿。其实,县太爷也是想趁势敲诈一下苟仙儿和乡亲们。
那些捕快平时好吃懒做,没有武艺,一个个贪生怕死,刚到“龙头寨”下,上面的滚木石块纷纷落下,他们连滚带爬,一个个比兔子跑得还快。
“铁钩担”依靠天险才没有被剿灭,犹如火上浇油,反而变本加厉,时不时出寨骚扰周边的老百姓。
这天“毛团”带人下寨抢粮食,遇到渔娘在河边洗衣服。渔娘高挑个头儿,肤色白净,两只大眼睛看人时忽闪忽闪,像是会说话似的。“毛团”顿生邪念,心说不如把这姑娘抢到寨上,给大哥做个压寨夫人;若是大哥瞧不上,自己就跟她拜堂成亲。
渔娘虽毫无防备,也算是机灵,掏出随身携带的“沙包”甩手扔出去两个。顿时,石灰粉从沙包散落出来,纷纷扬扬,如雪花飘舞。近前的几个喽哕受到石灰粉的“攻击”,眼也睁不开了,一呼吸就更难受。渔娘刚要脱身,一拳难敌四手,“毛团”人多势众,渔娘很快被摁倒在地,给五花大绑了。看着“毛团”流着哈喇子,一脸不正经的样子,渔娘急得疯了似的大叫:“来人啊!救命啊!”
附近有几个老百姓得知情况,明知道救不了,索性也不去冒险,慌忙去給苟仙儿报信去了。
“毛团”瞧见,以为他们害怕了,哈哈大笑,令人带着渔娘朝“龙头寨”方向去了。渔娘一边挣扎着身子一边不忘呼叫:“来人啊!救命啊!”
话说这一天,家里没有吃的了,赵匡胤外出转了一圈儿,什么也没买到,不是身上没钱,是因为战乱,大多店铺都关门了,特别是卖粮食的货栈,早就关门了——不是怕客人,是怕遭官匪抢,怕被那些饿红了眼的百姓哄抢。赵匡胤带上弓箭到洛阳郊区打猎,指望能打只兔子什么的。谁知道,那些树皮、草根早已被那些贫穷的人家刮干挖净了,一点儿可以果腹的东西都没有,哪还有什么猎物?赵匡胤忽然想到了古驼岭,心说那里岭高草深,肯定有猎物。再说,他心里一直放不下渔娘,不知道她近况如何。想到这里,赵匡胤骑上玉龙驹朝巩县方向飞奔而来。
玉龙驹不愧是宝马,一袋烟的工夫,就到了古驼岭下。赵匡胤兴致来了,“腾”的一声,双腿一蹬,身子往上一提,迎风站在马鞍上。玉龙驹处变不惊,或者已经习以为常,奔跑的速度不疾不缓。赵匡胤又拽着马鞍飞身下马,随玉龙驹奔跑数步,手攀着马鞍再上玉龙驹。他用双手握牢马镫套,把肩膀顶在鞍桥上,双脚朝上竖起。忽然又飞脚着地,呈倒拖姿势顺玉龙驹而跑,最后再跳上玉龙驹……看得出,赵匡胤已经和玉龙驹混为一体,使得他的骑术无人能及。他正要顺着古驼村的小路上岭,偏巧听到了渔娘求救的声音。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