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19)
河洛谣
赵匡胤并不知道是渔娘,急忙催马上前,意欲搭救。尽管玉龙驹奔腾如飞,还是晚了一步。刚到寨门口,“毛团”已经进了“龙头寨”,关上了寨门。
赵匡胤看到“龙头寨”寨墙高约丈许,一块块红石犬牙交错,中间的缝隙咬合得紧密,石面光滑平整,没有飞檐走壁的功夫要想爬上去几乎不可能。紧挨着寨门有一棵皂角树,五六个成年人都合抱不住,树冠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到了夏天,下面找不到一点儿有亮光的地方,阴凉阴凉的。树上边挂满了类似笏板的皂角,这就是皂角树结的果实,皂角板,形状类似匕首,“一棵树,八丈高,上面挂着杀人刀”,说的就是皂角树。在当时,那些皂角可是洗头、洗衣服的好东西。这棵树树干光滑,笔直笔直的,高过了寨墙,要想上去也是很难很难的。民间有个说法,啥东西时间长了,就成精了,这棵树也一样,老百姓当成神树一样敬仰,有啥事了,来给神树念叨念叨。“铁钩担”占岭为王后,老百姓就不敢来跟前,只是远远地朝拜几下。
赵匡胤正往寨上打量,上面的喽啰们动手了,他们不是往下抛掷石块,而是粪水。寨上是土岭,全是肥沃的泥土,没有石块,平时他们把屎尿积攒起来,当作“武器”来用。“铁钩担”在岭下的时候,深受这些污秽之物之害,到了岭上就想到了这一招儿。那些粪水经过发酵,气味难闻,污浊不堪。赵匡胤一时躲避不及,他和玉龙驹的身上都被浇了不少。
赵匡胤大怒,忍着恶臭,从背囊里掏出弓箭,搭上箭,稍微用力一扯,那弓像满月似的拉开了,只听“嗖”的一声,箭矢带着轻微的啸声,疾如闪电,没有直奔寨上的喽啰而去,而是直奔皂角树而去。赵匡胤早看清了,皂角树上的树杈间挂着一个硕大的马蜂窝,那树枝被呼啸而来的箭矢射中。这个马蜂窝有提篮子那么大小,圆溜溜的,当时只是猛烈地晃悠了两下,也没有掉下来——赵匡胤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下可了不得了,“轰”的一声,那些马蜂炸了营,盘旋在寨头追寻着那些喽啰兵——马蜂跟蛇一样,只追赶快速移动的东西,若是趴在地上装死狗倒还没事。那些喽啰兵哪知道这个?看到马蜂炸了营,一个比一个跑得快,之前他们也吃过被蜇的苦头。马蜂找到了目标,不管三七二十一,撵上去就蜇。一时问,这些喽哕抱头乱窜,哭爹叫娘,跟有人要杀他们一般。常言说,马蜂蜇,不算病,蜇起来,要了命。可见,要是让马蜂蜇到,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马蜂找错了目标,倒落得赵匡胤清闲。他在寨下溜达了两个来回,觉得要想进寨不是很容易的,刚要离开,苟仙儿和几个老乡赶到了。
见到赵匡胤,苟仙儿心放下了,知道女儿遇到了救星,忙拱手一礼,说:“好汉莫急,女儿有此一劫,但有惊无险,并无大碍。”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