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25)
河洛谣
两个人都拿眼光去看赵匡胤,若是赵匡胤再拒绝了,反而不美了,便说:“恭敬不如从命,我就听二位哥哥的。”
这事一拍即合,相约次日行动。
第二天一早,三个人出发了。骑的都是快马,不久就到了古驼岭下,然后顺着小路上岭了。
古驼岭被当年那声响雷击裂之后,变得高低起伏,沟壑纵横。兄弟三个降服“铁钩担”的故事早已在当地传开了,十里八乡的山大王哪还敢在古驼岭安营扎寨?野草疯长,荒无人烟。飞奔的马蹄声打破了岭上的寂静,灌木丛里的野兔、野鸡受到这突如其来的惊吓,纷纷四处逃窜,飞的飞,跑的跑,一个比一个快。三个人见此情形,哈哈大笑,他们也不下马,在马上弯弓搭箭,瞄准猎物射去。慕容延钊和韩令坤射的是天上飞的野鸡,赵匡胤射的是草丛里奔跑的野兔和獾,不时有猎物掉落地上或滚落草丛。后来,赵匡胤就收起弓箭,提棍在手。他的玉龙驹那叫一个快,撵上兔子,顺势一棍,转眼间那兔子便五马分尸。三个人顾不上捡拾,一直追寻着猎物,又是射又是打。在岭上跑了一个来回后,草丛几乎被膛平了,直到看不见四散逃命的野物了,兄弟三人才算住手。
慕容延钊再去看赵匡胤的脸,他已是一脸兴奋,再无消沉的样子了,这位当大哥的,心里边顿时轻松了不少。
韩令坤跳下马,要去捡拾那些死去的猎物,赵匡胤说:“二哥,不如等下跟苟大叔说一下,让他上岭来捡吧。”
韩令坤张了张嘴唇,刚要说什么,慕容延钊抢先说道:“二弟,三弟说得对,就让给苟仙儿,他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韩令坤这才罢手。
慕容延钊和赵匡胤也跳下马来,顺着岭上溜达。正走之间,看到前面土堰下一溜儿窑洞,准确地说,有四孔。这类窑洞属于靠山窑洞,易于开挖,结实耐用,就是把土层掏空,做成尖拱形,安上门窗便成了。讲究一点儿的人家,在土层表面涂抹上石灰水或是用纸张粘贴。这四孔窑洞被放过火之后,从里到外黑乎乎的,像是个煤窑。
韩令坤得意地对赵匡胤说:“这就是‘铁钩担的老窝。”
“此言差矣。”一个声音从前面的草丛里飘过来。
三个人吃了一惊!只见一个人从堤堰处爬上来,原来是苟仙儿采药来了,他一手提个篮子,一手拿着铁铲。
苟仙儿并不惊慌,说:“三位恩人,这几孔窑洞可不寻常啊!”
赵匡胤又惊又喜,想上前搭话却又有点儿不好意思,害怕苟仙儿知道自己的心思。
慕容延钊施了个礼,说:“苟大叔,此话怎讲?莫非这几孔窑洞还有什么特殊的来历?”
苟仙儿放下篮子和铁铲,扑打了几下身上的尘土,扯掉挂在衣服上的荆棘,转身指向古驼岭的西北方向,说:“三位好汉,那里有个会盟镇你们可知道?”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