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27)
河洛谣
“孟津的会盟镇因此而来,那里还有观兵台和周武王筑台阅兵的地方。”说到这里,苟仙儿转身指向身后的几孔窑洞,“我们岭上的这几孔窑洞也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当年周武王和诸侯们就驻扎这里,研究讨伐商纣王的计策,所以,这几孔窑洞我们当地叫作‘百侯窑。”
窑洞背靠邙岭,窑头有丈把高,上面长着数株酸枣树。窑脸是用当地的石头砌就,拱圆形券门,窑洞前面是块开阔的场地。沟边长着三四棵柏树,一棵榆树。
看到赵匡胤若有所思的样子,苟仙儿面向黄河,指着黄河码头,对赵匡胤说:“当年,李世民被少林寺十三棍僧护送到此。李世民只身一人渡过黄河后,没有消沉意志,而是招兵买马,重整旗鼓,为他统一唐朝打下了基础。”然后,苟仙儿指着码头的一座庙宇,继续说道:“这是个兴唐庙。传说在贞观之年,李世民让地方官修建的。”看着庙宇上闪闪发光的琉璃瓦,赵匡胤知道,苟仙儿应该说的是事实,因为民间修建的庙宇一般都是青瓦,只有皇家的建筑才能用琉璃瓦。
慕容延钊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苟仙儿接口说道:“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听了苟仙儿这番话,赵匡胤若有所思。他没有说话,他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像是点燃起来的灯芯,慢慢开出灯花来。
意中人被掳 百侯窑立志
不过,很快,赵匡胤眼中的“灯花”熄灭了,他心里还在惦念着渔娘,便委婉地把话题往渔娘身上引,他对苟仙儿说:“苟大叔,刚才我们打了不少猎物,您赶快去捡拾吧。”
“好!好!好!”苟仙儿点了点头,一连说了三个好。
赵匡胤说:“老人家,您来这岭上干什么?”赵匡胤心里那个急呀,心说苟仙儿啊苟仙儿,您怎么不往渔娘身上提呢,我们哥几个孬好救过她的命啊。
看到三弟的样子,慕容延钊憋住笑,心说看你赵匡胤如何说道。
谁知道,提起这几个话头,苟仙儿不说话,反而重重地叹了口气。
赵匡胤忙问道:“苟大叔,您有什么难心事?”
苟仙儿用袖子擦拭了一下眼角,说:“我来这岭上,采点儿草药,顺便找一找渔娘。”
赵匡胤心里一惊,抢先问道:“苟大叔,渔娘怎么啦?”
“前两天,渔娘去河边洗菜,被几个蒙面人抢走了。”说罢,苟仙儿的眼圈红了,泪差点儿滚出来。
“啊?!”赵匡胤目瞪口呆。
慕容延钊说:“这年月,兵荒马乱,盗匪猖獗,哪里都不太平啊。”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