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5)
河洛谣
大老远就能闻到一股牲口屎尿的味道,听到不同牲口打出的响鼻声和叫声。赵匡胤如同吃了兴奋剂,紧走两步。拨开人群,只见一个老汉手里攥着一根缰绳,另一头系着一匹马。但见这匹马身形高大,全身赤褐色,光泽油亮,就像缎子一样,鬃毛粗长,前胸宽阔,臀部滚圆,四条腿修长,嘴唇、鼻头和眼圈的毛色略淡,与淡红色极为相似,显得壮实,不乏高贵。虽是站着,却一点儿也不安分,两只眼睛瞪得滚圆,眼珠子凸出来,偶尔眨巴一下,显得很是精神;两只前蹄轮换着在地上踢、刨,把好端端的平地给折腾得凹凸不平,腾起一阵阵尘烟;它的鼻孔喷着两柱粗气,气势汹汹,像两股热浪;它的头拼命地向上仰着,好像随时都要挣脱缰绳奋蹄疾奔。
真乃一匹良驹!赵匡胤暗自吃了一惊。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犹如炸了营的蜂群,嗡嗡作响。细加辨别,倒也能听清几句:
“这不是漫天要价吗?”
“呸,不就是一匹马吗?又不是啥主贵东西。”
“老头儿,你没发烧吧,怎么净说胡话?”
“二百两银子?五十两银子我也不要,要了它还得管吃管喝呢。”
……
老汉像是外地人,也不还嘴,任凭人随意评说,只顾看着马,满眼的柔情蜜意,一手轻轻地抚摸着它的鬃毛。看得出,他很爱他的这匹马。
忽然,老汉慢慢倾倒在了地上——双眼紧闭,不省人事。
看热闹的人都吓坏了,明白过来后又小声嘀咕:
“老人像是犯病了。”
“他这马可是宝马,不如咱们把马牵走,倒腾到外地。”
“中,在场的人人有份儿。”
听到这里,赵匡胤厉声说道:“都给我闭嘴,不管老人是哪里人,咱都不能乘人之危欺负人家。谁敢打这匹马的主意,我决不饶他!”说罢,晃了晃紧紧攥着的拳头。
赵匡胤是官宦世家,一身武艺,他又是牲口市场的常客,当地人哪个不晓哪个不知?看到他那个架势,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都不由自主后退了几步。
赵匡胤把缰绳拴在马桩上,背起老汉就走,两步并做一步走,三步并成两步行。街上有家“刘家药铺”,刘大夫刚好在店里。看到赵匡胤背个老人过来,刘大夫帮忙把老人放到床上,然后给老汉摸脉,又翻了翻老汉的眼睛,之后对赵匡胤说:“不碍事。”说罢,拿出几根银针,轻轻扎在老汉身上的几个穴位。一袋烟的工夫,老汉慢慢睁开了眼。见此情形,赵匡胤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忙外出买吃食。刘大夫也松了口气,对老汉说:“老人家真是幸运,要不是匡胤这孩子及时把你送来,就麻烦了。”
卖马的老汉这才知道是赵匡胤救了自己。这时,赵匡胤已经从外面买来了包子和米汤。老汉也是饿极了,加之受气、心急,老病复发,以致昏迷过去。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