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50)
河洛谣
苟仙儿忙说:“皇上,赵丞相说的是实情。”
看到桌子上还有一道色泽鲜红而明亮的鲤鱼,赵匡胤说:“黄河之鲤,肥美甲天下。”
赵普说:“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鲤伊鲂,贵如牛羊。”
苟仙儿解释道:“黄河鲤鱼体态丰满,肉质肥厚,肉味纯正,细嫩鲜美。我们当地的做法跟宫廷可不一样,皇上您尝尝。”
从外形上看,的确与宫廷的做法不同。在宫里,一般都是把鲤鱼做成了“龙须面熘鲤鱼”。此菜由龙须面及鱼组成,连鱼带汁浇在面上,成品色泽金黄,丝面蓬松,酥酸脆口,微有咸味,面鱼合吃,老少咸宜,妙不可言。当然,也不是三天两头吃,只有举办大型喜庆宴席或招待外国使节才烹制,黎民百姓更是难以品尝到。赵匡胤指点着这道菜,问苟仙儿:“这个鲤鱼是怎么做的?”
苟仙儿招手把翠莲叫过来,让她说说这道菜的做法。
“皇上,这道菜叫糖醋鲤鱼。这条鲤鱼还是大清早老头子去黄河钓的。去掉鳞鳃和内脏,鱼身两面各去掉腥线然后切花刀,斜着切好以后再将鱼片立起来,在鱼片的根部再切一下,这样鱼片才会翻出来。将面粉和鸡蛋放入盆中,然后稍微加点儿清水调成糊糊,鱼肉翻过来抹上盐,然后提着鱼往鱼身上挂糊糊,从尾部流下去,这样比较均匀。之后放进很热的油锅里炸,炸好后摆入盘中。然后,取一个盆开始调料,放一大勺陈醋、一大勺白糖和三大勺清水,切好蒜末姜末葱末,小锅油热以后放入葱姜蒜末煸炒……”翠莲一边比画一边说。
赵匡胤用筷子轻轻夹起一块鱼肉放入口中,甜中透酸,微带咸味,十分可口,不觉叫道:“得劲儿,真得劲儿!”乃至起驾行前书写了“熘鱼出何处,巩县古驼岭”的题匾,御赐给苟仙儿。遗憾的是,如今找不到当年的题字了。不过,从此“糖醋黄河鲤鱼”便广为流传,各地餐馆酒店竞相仿制,成为经久不衰的豫菜。
品尝过“糖醋黄河鲤鱼”后,苟仙儿指着冒着热气的醋熘白菜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赵普说:“陛下,白菜微寒味甘,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之功,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
赵匡胤吃了一口白菜,顾不上说话,只得连连点头。
见赵匡胤如此高兴,高怀德他们也都放了心,陪同他一块儿享用起来。看着满满一桌子菜,像一盘盘盛开的花摆放在桌子上,赵匡胤对苟仙儿说:“这些地方菜不错,有名字没有?”
苟仙儿摇摇头,说:“都还是原来的名字,没有特殊命名。”
“拢共十三个菜,九个盘,四个碗,就叫‘十三花如何?”赵匡胤说。
众人齐声叫好。从此,“十三花”成为巩县招待宾朋的最高礼仪。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