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河洛谣》(51)

2022-09-07 19:10:5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河洛谣,赵匡胤吃得满意吃得舒服,问翠莲需要什么,他要进行赏赐。翠莲忸怩半天,说不要打仗就行,一旦打仗,受苦的就是老百姓。 苟仙儿叹口气,说:若是

河洛谣

赵匡胤吃得满意吃得舒服,问翠莲需要什么,他要进行赏赐。翠莲忸怩半天,说不要打仗就行,一旦打仗,受苦的就是老百姓。

苟仙儿叹口气,说:“若是不打仗,贱民的父母也不会双亡,贱民的儿子也不会十多年不见踪影。”

赵匡胤心里又是一震。怪不得感觉家里少点儿什么呢,原来是没有孩子!一个家庭,没有孩子的喧闹,就少了许多欢声笑语,就缺乏了生气。对于战乱,赵匡胤深有体会。当年辽兵进入洛阳,烧杀抢掠不断,自己一家人差点儿被饿死。如果不是战乱,渔娘也不会被抢走,至今下落不明。

看到趙匡胤一脸的不高兴,翠莲瞪了苟仙儿一眼,欢快地说:“皇上,您有机会再来,我给您做‘二八桌。”

赵匡胤说:“‘二八桌?”

看到赵匡胤感兴趣,翠莲掩饰不住一脸的喜色,伶牙俐嘴地说道:“‘二八桌就是八个盘八个碗,十六个菜,炒菜有香椿炒鸡蛋、木樨肉、地三鲜、蒸茄子……热菜有拌豆片、拌杂菜、老虎菜……”

赵匡胤连连点头:“好,好,好,光听听这些菜名口水就要留下来。有机会再来,一定叨扰。”

十方净土寺皇上赐永安

当天下午,赵匡胤到希玄寺去了。为了不惊扰百姓,赵匡胤一行换上了便装。

一凡大师见到赵匡胤驾到,倒是显得很平静。因为赵普和高怀德都是第一次来,赵匡胤让一凡大师带着他们参观希玄寺。

希玄寺地理位置幽静,依山面水。远远望去,大力山犹如卧着的一只老虎,希玄寺就在老虎的怀抱里;前面就是静静流淌的洛河。该寺始建于北魏年问。“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世无能烛其数者。”赵匡胤的老家在洛阳,没少去龙门石窟玩儿,见识过龙门石窟的石窟造像。与龙门石窟相比,希玄寺的规模则小了很多,但窟内造像雕刻精湛,造型别致,构图美妙,题材内容丰富,精美绝伦,令人惊诧。最让人震撼的是“帝后礼佛图”,该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的供养情形,构图严谨,技法娴熟,人物性格鲜明。第一窟东边是“皇帝礼佛图”,前边是比丘作为前导,象征着要把皇帝引渡到佛境的彼岸。其后,是头戴通天冠和冕旒的皇帝率领着文武大臣行进在进香礼佛的路上。皇帝高大威武,有着象征多福多子的大耳朵,他手执一柄如意,好像侧耳聆听着路边菩提树上两只鸟儿在鸣唱。他的华盖异常绚丽,不仅有飘逸的流苏,还装饰有美丽的花朵。尾随其后的臣子们,手中捧着鲜花或者宝盒。有趣的是,只有皇帝和前四位大臣享有特权:他们身后都跟着一位侍从谨慎地兜起主人繁复的衣裾,以免被染上尘土或被绊倒。皇帝前后有八位侍从执事,除了携提衣服这位外,还有搀扶的、执扇的、掌伞的、捧祭器的,等等,后面的两位臣子分别为七位和六位侍从,接下来的第二列的五位臣子是三位侍从,第三列的臣子只有两位侍从。西边相对应的是“皇后礼佛图”,也是分为三层,打头的比丘拎着一盏花灯,第二位则托着一盏熏炉,头戴莲花冠的皇后带领嫔妃、公主迤逦而来。皇后身姿婀娜,伸出一只手,在侍女递过来的碗中挑拣着什么……与皇帝相比,皇后只有六位侍女,后面的公主五位侍女,最后面的也只有两位侍女。群像的身份除了从行为举止分辨外,还能从身高上分辨出来,长得最伟岸,相貌森严和仪态雍雅的是皇帝和皇后,稍显低矮的是将相与嫔妃,只及帝王腰间的是瘦小低微的侍从。礼佛的队伍很是壮观,上下三层,如同展开的长画卷,由上到下占据了大半个窟壁。全部礼佛原本都是朝一个方向行进,但仔细观看,不难发现,每列中有一两个侍从是转身侍奉着权贵的,给队伍增加了优雅的动感。构图的天空和两端,是仪仗必需的羽葆、伞盖、羽扇和树木,它们不经意地冲出边框,于静穆中蕴含生动。静观细赏,引人入胜,并没有呆板的感觉。与龙门石窟常见的窟形不同,窟的中心有顶天立地的中心柱,石柱四面开凿佛龛,四座瘦长身躯、面带微笑的佛,分别在东南西北结跏趺坐,神情飘逸自得,弟子、菩萨分别站立两边。佛座下雕有各种神王与异兽,有的张牙舞爪、有的手执长矛、有的背生双翼,似乎都在全神贯注地聆听佛法。窟的四壁,上层雕刻千佛,下部凿开一行中型佛龛,最下层或刻伎乐天,或刻神王力士,完整地雕造了一个肃穆安详的佛国胜境。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