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55)
河洛谣
两个人正说着话,由远及近的鸽哨传来。很快,门外一阵鸽子“咕咕”的叫声。“老夫的鸽子回来了。”说罢,苟仙儿走出窑洞,随后进来拿出一封信。
赵匡胤知道,这是苟仙儿的老友来信。上次从他的来信里,赵匡胤就知道苟仙儿的老友也是一方高人,他的观点代表的不仅是他个人,是天下百姓啊。
苟仙儿就着油灯匆匆看罢信,然后把信交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迫不及待地展信阅读,大致内容如下:
天下初定,朝野看似平稳,民心实则未安。当今圣上黄袍加身,百姓虽有非议但无关痛痒,因为孤儿寡母执政肯定是儿戏。老百姓担心的是,陛下的爱将个个了得,假如有朝一日他们也步陛下的后尘呢?老百姓久居战火,生灵涂炭,害怕安稳的日子不会长久。这个担心绝非空穴来风,民间已有传言。防口胜于防川。一个舌头就像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利剑,万千个百姓就像万千把利剑高悬国门之上啊。如何稳定当前大势,愚弟以为一是安军,二是安民……老百姓渴望统一,只要统一了,他们才有安全感,归属感。天下大势已一统,而人心尚未一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为天下定……君若怜民,民必惜君;民若爱君,君须治国。如此,则国泰民安矣。
读罢信,赵匡胤心如黄河浪涛,上下起伏不定,心说高人在民间,高论在乡野。老百姓人人有一双“天眼”呀。天下大势,唯老百姓心里最清。而今,百姓誉己为“十知圣上”,自己怎样才能无愧于百姓之心?怎样才能让天下一统,做到形统实统,形一实一呢?想到这里,赵匡胤对苟仙儿说道:“老人家,借您笔墨一用。”
苟仙儿慌忙展纸研墨。只见赵匡胤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一笺。苟仙儿偷偷瞄了一眼,只看到前面“十心歌”字样。
接下来,两人闲谈了一番,苟仙儿就告辞出去了。临出门的时候,苟仙儿掀开后墙的门帘,指着那个暗道说:“皇上,此暗道直通古驼岭。晚上若是有个风吹草动,可以从这里走。”
赵匡胤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心说这个苟仙儿可真不一般。
赵匡胤睡在窑洞里,辗转反侧,睡不着,数了几万头羊还是越数越兴奋,不是说有了几万头羊兴奋,而是他想到希玄寺香客许的愿,想到翠莲的话,想起苟老汉说的话,想到苟仙儿老友的来信,越想越睡不着。是啊,若是天下分裂,受害最大的就是老百姓,整天担惊受怕,缺吃少喝倒还在其次,遇到烧杀抢掠的,就更惨了。所以,他们最害怕战乱。唐末至今,战乱不断,为什么?为的是手中的权力,屁股下面的宝座。几十年间,八姓十二君,篡切相继,战乱不休。先是朱全忠得了唐王朝的江山,建立后梁。传到儿子朱友贞手里,就被李存勖夺去,建立了后唐。后来李存勖的皇位,又被其父养子李嗣源篡夺。李嗣源死后,传给儿子李从厚,可只四个月,就被其养子李从珂夺去,最后石敬瑭夺得皇位,建立后晋。后晋传到石重贵手里,不久当了契丹的俘虏。刘知远拥兵占领中原自立,建立后汉,又被郭威夺去,建立后周……自己登基,并没打仗,但是手下那么多大将,都掌握着兵权,仅殿前司都点检慕容延钊就统领禁军1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还有,殿前司副都点检高怀德、都指挥使王审琦、侍卫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石守信、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马步军都虞候张令铎、天雄节度使符彦卿等等,尽管他们跟自己私下称兄道弟,一块儿出生入死,难保他们的手下不贪图富贵,怂恿他们当皇帝。一旦想当皇帝,就免不了要打仗。可是,一百个农民交的赋税才能养得起一个兵啊。遇到风调雨顺的丰年还好说,遇到灾荒之年,岂不要了农民的命?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