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69)
河洛谣
赵匡胤怅然若失,随着头上那三三两两的鸽子的带路,完全是下意识地来到了“文武院”。
邙岭家常菜 皇储长幼序
来到文武院,赵匡胤发现当下的院落比当年更有生机。菜园里一排排梅豆架,梅豆结得嘟噜连串,有的秧子上刚刚开着紫色的花朵,透露出一种喜庆。有一只蝴蝶忽上忽下地飞舞,不知道在寻找什么,一副不甘心的样子。又来了一只蜜蜂,嗡嗡嘤嘤的,这个花朵上逗留一下,那个花朵上逗留一下。黄瓜架即将干枯,白中泛黄的黄瓜垂下来,一根又一根,像是行将就木的老人,肯定着来年做瓜种用的;韭菜刚刚割过一茬,才冒出嫩绿色的头,毛茸茸的,极是惹人,让人忍不住近前想亲吻一口;萝卜正值生长的时节,缨子青中泛绿,油汪汪的,显得茂盛、葱茏,放肆得很……葡萄架雖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但已经过了收获季节,如同生了孩子迈过中年门槛的女人,有那个架势,却没有那种神韵了。
当赵匡胤出现在赵苟的小院时,赵苟正在院子的柿子树上摘红柿,还以为是在梦中,用袖子使劲儿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确认是真的,有点儿小激动,忙朝窑洞吆喝:“老婆子,快准备饭吧,皇上驾到了!”吆喝罢,牵着绳子把摘好的柿子从树上卸下来,然后抱着树干哧溜就下来了,灵活得像只猴子,根本不像一个上了年纪的人。
“左眼跳,贵人到。我说呢,清早起来左眼皮就跳个不停。”赵苟下意识地扑打了几下身上,好像身上有不少灰尘似的。
赵匡胤发现,虽然已经过了十年左右的时间,赵苟仙儿一点儿不显老,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从说话、走路来看,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赵匡胤说:“老人家,您今年高寿?”
赵苟拱手一礼,说:“皇上,贱民罪该万死,不记得自己的年龄了。”
赵匡胤这才想到,上次打听赵苟的年龄时,他已经说过同样的话,自嘲地笑了笑,说:“不晓得年龄好啊,省得老是担心老了。”
赵苟像个孩子似的咧开嘴乐了。不记得年龄是最好的养生学问,总认为自己还年轻,心态好了,身体也就不会出毛病。
赵苟把从树上卸来的篮子提到赵匡胤跟前,捡起一个红澄澄、软乎乎的柿子,递给赵匡胤:“皇上,您尝尝。”
对于柿子,赵匡胤并不陌生,他老家就在洛阳,从小没少吃这玩意儿。硬柿子,用温水烫一夜就可以吃,脆、甜;如果把硬柿子去掉皮,放在野外晾晒几日,等到外面结出毛茸茸的白霜,软乎乎的,就成干柿了。咬上一口,哎呀,要了人的命。这种干柿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味道不改。树上长成的软柿子,直接可以入口;赵苟给他的就是软柿子,红红的,像个小灯笼。赵匡胤接过来,柿蒂去掉,一下子塞进嘴里,那个甜啊,那个凉爽啊,直透心底,说不出的舒服,说不出的得劲儿。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