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河洛谣》(73)

2022-09-07 19:10:5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河洛谣,之一: 邙岭本与苏杭同, 圣主由此立大宋。 儿孙清明上坟日, 年年但闻汉唐风。 之二: 糠菜黄连百岁身, 日惊烽烟夜惊心。 今上西天求王母, 人间岁

河洛谣

之一:

邙岭本与苏杭同,

圣主由此立大宋。

儿孙清明上坟日,

年年但闻汉唐风。

之二:

糠菜黄连百岁身,

日惊烽烟夜惊心。

今上西天求王母,

人间岁岁太平春。

之三:《辞兄》采桑子

乱世神交管鲍情,吾与长兄。今别长兄,耄耋之年正春风。大河难阻千里封,飞鸽传声。再听传声,来世畅饮古驼岭。

赵匡胤的脸色由阴转晴又到阴。秋月透过窗棂,斑斑点点的月光洒在窑门口的书桌上。室内静极了。侧耳,窗外静极了,文武院静极了,怕是一根针掉到地上都会听见。凝听,不远处的黄河涛声,“哗、哗、哗”,一阵阵传来,在这寂静的夜空中格外响亮,格外惊心。这一刻,赵匡胤感到这一阵阵涛声化作一排排连天巨浪冲向他心中的堤坝。一排排冲上来,一排排退下来,浑浊的浪头翻卷着碎草残花,在河面上飘荡,也在他心里飘荡……民间高士,人至绝命,仍以天下久安为要。中原父老,燕赵百姓,三千年华夏文明浸润着古老的山河,更浸润着华夏赤子那真朴而刚烈的天心地怀。这绝命书,处处透溢着万千百姓的家国情怀。字里行间,播传着“华夏之心永向一统”的汉唐基因。朕贵为天子,当如何不负天下,不负百姓渴望天下永安之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悄然问,一种“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又一次涌上肩头。秋虫像表达什么似的,从窗外飘进来一阵阵清晰润耳的太平月夜曲。这婉转的合唱,伴着黄河雄浑的涛声,使赵匡胤身心为之一震,头脑一下子清醒了。他像想起什么似的,轻声问赵苟:“老人家,朕上次在此所书的‘十心歌可在?”

赵苟连忙点上麻油灯,从书桌抽屉取出一串铜钥匙,走到窑脑的拐窑处,用钥匙打开一个桐木箱子。从里边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卷红布,展开层层裹着的红布,那幅龙飞凤舞的字映入赵匡胤的眼帘。赵匡胤来来回回看了几眼,然后深情地念道:

一日抱实心,下听民心音;

二日怀凡心,甘尝民食辛;

三日持平心,勤进民柴门;

四日生贤心,减赋欢民心;

五日下苦心,资民解生困;

六日具明心,助民兴诗文;

七日立雄心,铁军安民枕;

八日树恒心,永安天下春;

九日秉虔心,视民如嫡亲。

一生一圣心,民系江山根。

赵苟听着,听着,满眶老泪小溪般流出来,一滴,一滴,滚落在书桌上。

赵匡胤念完,静神好一会儿,又拿起燕赵老友之信,抖了抖,慨然说道:“老人家,寡人直言,这是绝命诗啊。燕赵高人之书,实乃燕赵大地之民心也。天下念朕,朕断不负天下百姓之望。”

“皇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谁也更改不了。”说到这里,赵苟话题一转,“皇上,贱民以为辅国者当选年长德厚者为宜。皇上胸怀天下,必能思冲千古旧禁,虑破百代陈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