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78)
河洛谣
赵光义心里寻思,这是两个嫂嫂给二哥绣的吗?不像,她们都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不会女红。是赵京娘吗?也不像。在二哥眼里,赵京娘就是小妹妹。再说,二哥把她护送到家后,她忍受不了兄嫂的羞辱,自尽了,没有时间来绣。听母亲说过,巩县古驼岭有个民女曾救过哥哥一命,难道是她?
令人遗憾的是,在赵匡胤临终的时候,赵光义当时悲伤过度,神思恍惚,又加上赵匡胤说话声音微弱,“生在洛阳,兴在北邙”,赵光义误听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以致以讹传讹,普天下之人都知道“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几乎没有人知道“生在洛阳,兴在北邙”。赵光义把哥哥赵匡胤葬在了巩县(即今天的永昌陵),乃至北宋之后的诸皇帝,除了徽宗和钦宗被金兵掳走外,包括北宋的大臣们,全都效仿赵匡胤,葬在了巩县。在下葬赵匡胤的时候,赵光义趁人不注意,悄悄把这双鞋垫放进了棺材。
雷响古驼岭 高人寿限终
这天,渔娘坐船渡过黄河回古驼了。几天前,老爹让鸽子给她捎来信儿,让她这一天务必回娘家一趟。不知道为什么,昨天晚上渔娘开始时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后又老做噩梦,不是这个死了就是那个被杀了,都是凶神恶煞的画面,一会儿是阎王,一会儿是小鬼,总之,一夜没有休息好。
渔娘在前面走着,女婿挑着担子在后面亦步亦趋地跟着,担子两端各挑一个筐,一个筐坐着他们的孩子——小银,小银还不满两岁,另一个筐里是个木箱,那是满满一箱子布鞋,全是渔娘一针一线纳的,有爹穿的,有娘穿的,其余大多都是给赵匡胤做的。女婿老实,渔娘说是给一个远房表哥做的,他也就信了。她把给赵匡胤做的鞋带到娘家来,是打算委托爹娘方便的时候送给赵匡胤。她不知道,昨天晚上赵匡胤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再不会到古驼来了,不可能再穿她做的鞋了。
走进古驼,渔娘的情绪才变得好一些,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可能回娘家的姑娘,都是这样的心情。
十月份,古驼岭秋色正浓。柿子变红了,像一个个灯笼挂在树枝枝头;核桃已经成熟,一路走过,不时见到有成熟的核桃“啪”的一声从树上落下,有的落地后当即摔成了两瓣。有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蹿去,不知忙活什么,小銀盯着松鼠,一惊一乍地叫着。玉米已经收割,地里空落落的;红薯还在地里长着,一片绿莹莹的,正是上面的时候,过了霜降的红薯才好吃呢……空气中弥漫着庄稼的味道和水果的味道,香甜香甜的,让人禁不住吞咽口水。岭上尽是红叶,万树似锦,如诗如画。
看到古驼的景色,渔娘的心情也变得晴朗起来。她正在前面走着,猛一回头,扬了一下脸,得意地对女婿说:“好看不?”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