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80)
河洛谣
送爱女贤婿联:
舍一己儿女情长助英雄一统天下,乃严父终生之傲:
留半亩小院承继教儿孙耕读传家,实慈母一世至爱。
看着熟悉的笔迹,爹爹的音容笑貌好像就在眼前,他老人家在给渔娘轻声念叨这些联语。渔娘忍不住号啕大哭,从未有过的撕心裂肺。
此刻,一群鸽子在院子上空盘旋,“咕咕咕”“咕咕咕”,声音低沉,似乎是在悲伤地呜咽。随着它们的飞舞,一根根白色的羽毛、黑色的羽毛、灰色的羽毛纷纷落下,晃晃悠悠,上下翻飞……这些鸽子飞舞一阵后,隨着一声声呜叫,飞离小院,向着黄河北岸飞去。
这几只鸽子后来死在了苟老汉和燕赵老友的坟头。当地人说,平时,这群鸽子从黄河南沿飞来,落在燕赵老人那座茅草屋前,围着老人上翻下舞,待老人取下来书,缚上回信,便又振翅南飞了。自老人去世后,这群鸽子飞来,在老人茅草屋前后连连盘旋,落下,飞起,在屋顶上“咕咕”,在院子里“咕咕”,一阵阵凄楚的惨鸣,惹得三邻五舍望而落泪。有一天,一位邻居用燕赵老人生前惯用的一顶草帽做引,把这群鸽子引到燕赵老人那新起的坟头。人们发现,这群鸽子半圆形围在坟头,头朝南,尾朝北,时时用嘴啄着坟头上的土,一声声,一阵阵,“咕咕咕”地叫着。有好心人在坟前撒了饭粒,放上一个装有清水的盆。然而,这群鸽子不吃不喝,直至一个个倒在坟头。至死,那半圆的方阵不乱,头扬着,齐齐摆向南,尾朝北扎在土里,支撑着欲倒的躯体……当地人称这群鸽为“义鸽”,特把这群鸽埋在了燕赵老人的坟旁。在埋鸽子的时候,当地人发现,其中一只鸽子的脚上绑着一个竹管,竹管里有一张字条,上面正是“十心歌”:
一日抱实心,下听民心音;二日怀凡心,甘尝民食辛;三日持平心,勤进民柴门;四日生贤心,减赋欢民心;五日下苦心,资民解生困;六日具明心,助民兴诗文;七日立雄心,铁军安民枕;八日树恒心,永安天下春;九日秉虔心,视民如嫡亲。一生一圣心,民系江山根。
“十心歌”写得龙飞凤舞,遒劲有力,大气磅礴。后来,这个坟冢被后人称为“十心冢”。可惜的是,经过朝代更迭,天灾人祸,如今此冢难觅踪迹了。
尾声
苟仙儿老两口下世后,遵照父母临终遗言,渔娘一家从怀州迁回古驼岭文武院。
一日,渔娘路过古驼码头,忽听到当今圣上驾崩的消息,惊异不已,有点儿不敢相信这个传言。屈指算来,他也才只有四十九岁。人生正当年,正是安邦定国的绝佳年龄段,怎么就病逝了呢?想想也不是没有可能,多年的南征北战,建国后百废待兴,日理万机,日子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想到的啊。大到一项国策,小到老百姓的饭碗,哪一样不都得考虑?唉!一时间,渔娘感慨不已,伤感万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天晚上,渔娘躺在床上回想着赵匡胤在古驼岭的点点滴滴,轻声哼唱着:“你是黄河我是洛,一清一黄来汇合。邙山头前‘八卦图,好似咱俩把手搦。把手搦,莫念我,天下苍生记心窝……”唱着,唱着,渔娘进入了梦乡。她梦见赵匡胤骑着玉龙驹来到古驼岭,还是当年那个英俊小伙。渔娘去拉他的手。他缩了一下身子,忽然问须发皆白,变成了垂暮之人。渔娘诧异之问,他开口道:“洛妹,为何不来看寡人?寡人住在寺湾村的坞罗河南边,东边永安,那是寡人父亲的家,寡人的家叫永昌,别走错地方了。”渔娘半夜醒来,再也没睡着。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