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海外精选文摘:研究卡夫卡(3)

2022-09-07 19:03:58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一个学徒眼中的卡夫卡,傍晚时分,店里的煤油灯都点亮了。卡夫卡先生叫来会计和小助手,开始记账: 卡夫卡先生走近柜台,拿起货物上附着的订单,逐一念起来。会计和小助

一个学徒眼中的卡夫卡

傍晚时分,店里的煤油灯都点亮了。卡夫卡先生叫来会计和小助手,开始记账:

卡夫卡先生走近柜台,拿起货物上附着的订单,逐一念起来。会计和小助手同时唰唰地玩命写起来,一个往账本里记,另一个往账单上填,写好一张账单接着写下一张。每记录好一张订单,小助手必须口齿清楚地念一遍记下的账,卡夫卡先生则核对柜台上的货,检查是否有遗漏。

如此这般,店里的工作一直要忙到晚上八点到八点半。卡夫卡先生忙完这些回到寓所时,即使不是精疲力尽,也必定非常劳累了。他恐怕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亲近他的儿子卡夫卡了。

除了卡夫卡的父母,弗兰基克还在库房里看见一位小个子的鹤发老人,他叫洛维,是卡夫卡的外公。卡夫卡的外公是在店里帮忙吗?在有关卡夫卡的传记中,洛维并没有和卡夫卡一起生活。谈到了卡夫卡的家人后,弗兰基克和卡夫卡的第一次见面又是什么情形呢?在弗兰基克慢腾腾地整理捆绑货物的绳索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大概十岁,表情怯生生的。他就是弗兰茨·卡夫卡。他走到弗兰基克跟前问道:“你是新来的学徒,叫弗兰茨,对不对?我也叫弗兰茨。”在弗兰基克看来,“小男孩儿看起来很友善,弗兰基克朝小男孩儿笑了笑,开始跟他交谈起来。”九岁的卡夫卡主动与新来的学徒打招呼,并且已经打听到他也叫弗兰茨,和自己同名。因为同名,所以更易于接近和熟识,他们的交谈就从这里开始。如此看来,年幼的卡夫卡是乐意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他愿意主动与陌生人交谈,并非从小就离群索居、性格孤僻。卡夫卡在那封著名的致父亲的信中写道:“我曾是个腼腆的孩子,但我当然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是执拗的。”许多年以后,卡夫卡在给密伦娜的信中回忆道,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我也许并不很淘气,只是固执,不听话,好伤感,爱生气。”然而,在学徒弗兰基克看来,小时候的卡夫卡不是腼腆拘谨,而是大方友善。

弗兰基克天天在店铺里忙碌,每周只能在星期天下午休息半天。这半天休息时间往往一晃而过,仿佛压根儿就不存在似的。这时,布拉格政府给卡夫卡店铺发来一则通知:未成年的小学徒必须到培训学校继续学业。和其他店铺的雇主一样,卡夫卡先生当然不乐意,但他还是每周两次准时将弗兰基克放走,让他去学校听课。“弗兰基克从没有在店主口中听到什么不中听的话,卡夫卡每次会用最简洁的话交代他,什么时间可以离开店铺去学校。即便店里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卡夫卡也没有耽误过或者设法阻拦他离开。这种情形在其他基督教店主的店里时常发生,这些事是弗兰基克后来在同学那里听说的。”卡夫卡的父亲通情达理,并不会故意为难他的职员。他的宽厚和大度超过了当时布拉格的许多店主。这样一位店主,怎么在卡夫卡眼里变成了“雇主敌人”呢?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