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西双湖看荷花
让与莲花自在香
同行邀约来东海。
在百度做功课,有关东海最为突显的解释:朱自清故乡,水晶之都。
朱自清经典名篇中的《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的清华园,极尽月夜下清华园荷塘,并非东海荷花,读来依然觉得作家在抒写江南,却怎么都看到作家故乡影像。
有时不免怀着好奇到作家故乡去,看作家笔下荷塘,观作家笔下背影,还有桨声灯影。
正是夏季荷花盛开季节,那就来东海看荷花吧。
巧合的是,朱自清的故居坐落在他出生的小镇平明镇中学。于是,我们参观平明镇中学。或许是周末,或许已经暑假,安静的校园更显空阔。朱自清故居,是后建,我想询问朱自清研究会张秘书,他比较了解情况,故居可是照着原址、原样重建?直到参观结束,突然觉得都无关要紧。
展厅外墙亦有利用,展厅内、外介绍不同侧重,作家们在用手机拍照,我拍了大量介绍文字,这里的介绍极其详尽,不似教科书,删繁就简、高度概括,只有几行简单的文字,我们只能够了解人物或事件大致信息,于渗透至心里、心灵乃至精神,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也由此,我们假设现在的教科书,介绍性文字,如果能够选取更有温度,更易触摸的角度,或許更加好一些。
我用手机拍到了这样的介绍文字:
“其散文创作树立了现代白话文的美学典范。”
“出生东海,成长扬州,投身五四,水木清华,辗转西南,重返北平,东海情缘。”
“1922年,朱自清与鲁迅、周作人、茅盾、叶圣陶、冰心、许地山等一道被聘为《小说月报》特约文稿担任者。”
“同时,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
“1944年5月,朱自清在规模空前的西南联大‘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讲演会上发表‘新文艺中的散文收获。”
“1928年8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
“1924年2月,朱自清到宁波浙江省立中学任教,后受夏丐尊之邀,前往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
几年前,我和同行好友在绍兴开会,结束后,好友约我前去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就在几天前,我跟她说起这次东海行,还在念念不忘感谢她的上虞之约:在春晖中学,完好地保留了初建时的校舍,电视剧《围城》将其还原成为传说中的民国建筑。一册《爱的教育》,我们记住了安利柯,我们也永远记住了夏丐尊,借助学校教育,传递博爱、宽容精神,传播现代文明,他的期望多么美好。夏丏尊、朱自清、李叔同、丰子恺等,在春晖中学的旧居,一字排开,坐落在春晖中学北门后面坡地上,芙蓉花开满了坡地。那时候正是深秋,朱自清家院子,一棵柚子树,被成熟的柚子压弯了枝头。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