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雨中卖寿司的小情侣(3)
波F便利店
时间一长,我渐渐发现了他们性格中的差异和各自的爱好。小鲁爱喝一杯,居然和我一样,什么酒都喝,威士忌、伏特加、君度力娇等经常开了瓶,有事没事会倒一小杯,啤酒也是经常拿着瓶子在手里,时不时地喝一口。有一天晚上,便利店没有什么生意,我在店里闲坐,看小鲁在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喝了四瓶啤酒,有比利时福加白啤酒,有美国迷失海岸迷雾快艇双倍IPA啤酒,还有两瓶德国黑啤。小会不喝烈性酒,也不喝啤酒,但会喝点RIO彩色酒,有一回她还给我在纸杯里倒了一点鲜艳的桃色酒,请我尝尝。我尝了,一股怪味儿。小会虽然喝酒没有小鲁凶,零食却吃得很猛,好像不忌口,什么都吃,巧克力、花生牛轧糖,还有各种干果、威化食品和奶油夹心饼干。只要我在他们店里,她几乎就没有停口,一直都在吃吃吃。因为都爱吃吧,我听到他们交流最多的话题也是吃。他们不做饭,虽然楼上有厨房,他们也不做。这个小区的房子有些奇特,是那种商住两用性质的产权,几十幢高楼全部是筒子楼,房子也全部是一户两层的格局,楼的底层,都开着门店,卖什么的都有,如果把几十幢楼的底层商铺汇总在一起,规模堪比一个大型超市。在这些只有四十几平方米的小门店里,为了节省空间,一般人会把一层的卫生间和厨房改到楼上,和卧室紧挨着,以便多摆些货。我猜想,波F便利店也是这样的格局吧。
从点餐上,也能看出这对小情侣的恩爱,都是商量着点外卖。有时候小会的口味會刁一点,比如点个清蒸白鱼什么的;小鲁的口味会粗犷一些,点个火烧、乱炖或是肥肠什么的。两人也都能互相妥协,比如爆肚儿、尖椒熘肝之类的,小会就不爱吃,小鲁也会换一个两人都能接受的菜。进什么商品更是商量着办,哪一种货品走得快,哪一种货品走得慢,哪一种利润高,哪一种利润低,等等,意见统一了,再决定。他们的线上销售应该比线下火多了,外小区的送货都由骑手送。本小区的,就是小鲁亲自跑腿了,这也是为了节省开支。节省开支了,就是增加收入了。有时候,一连个把小时,小鲁都在不停地送货,这单走了,人还没回来,下一单又来了。小鲁也知道有单子来,从他气喘吁吁的样子上能判断出,他走得很急,几乎就是跑了。小会的配货反应也很快,瞄一眼单子,在各个橱架间走一趟,货就齐了。很多时候,这对小情侣不是在送货的路上,就是在手忙脚乱地配货。我能看出来,他们很满足现在的这种状态,钱赚到了,忙一点儿累一点儿算什么呢?比起此前在地铁口卖寿司,简直是天壤之别了。
从他们日常的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中,我也听出来了,他们开这个店很不容易,所有的费用全是贷款,他们两人没有一分钱积蓄,也没有家人和朋友的资助。他们之前是一个公司的同事,后来热恋了,同居了。公司裁员后,他们俩便没有再找工作。做寿司是小会的主意,他们一起在网上学了寿司的制作后,便买来材料开始艰难起航,个中辛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一段时间的拼杀后,便冒险开店了,也是小会的主意。先是找房子,通过房产中介很快就找到了。接下来就是进货,网上贷款也是方便的,支付宝贷款,花呗贷款,还有其他的贷款。他们个人信用都没问题,所以贷款也顺利,只是每个月的还款压力比较大,这也是促使他们努力工作的原因之一。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