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故事:“挂在天上的哨所”(3)
云中哨所
哨所虽然缺氧,但既不缺少学习的兴趣,也不缺少生活的乐趣。业余时间,排长罗培教大家学藏语藏歌,战士夏梦鑫教大家弹吉他,老兵苏枫复习文化课,准备报考西藏民族大学。
在卓拉哨所待了15年的老兵孙少周,每次休假都要从昆明老家带几盆鲜花到哨所。去年退役前,他还把老婆孩子接到哨所住了一个礼拜。让老婆教大家怎么做饭,让女儿跟着战士们到界碑前扫雪。他坚持给大家做家乡菜,还鼓励大家人人做家乡饭,把哨所简单的蔬菜,变成了多种多样的可口饭菜。
连长梁辉和指导员陈龙轮流到哨所蹲点执勤,与战士们一起背菜背水,一起建设战备阵地,使哨所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2019年5月1日,团长李广华爬了五六个小时的雪山,来到卓拉哨所。听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后,李广华感慨地对哨所排长罗培讲,卓拉哨所海拔高,建设标准也一样很高!
四
那天,藏族排长罗培和士官周立锋休假归来。卓拉哨所倾巢而出,像迎接久别重逢的亲人,互相握手拥抱,喜笑颜开地查看他们带上来的“宝贝”。
罗培笑着说,咱这儿海拔高,高压锅总是蒸不熟馒头,大家吃大米都吃腻了。这次休假从山下亚东县城买了些馒头、花卷和水果,还有自家做的牦牛肉干,让弟兄们解解馋。
士官周立锋从内地老家归来有点儿高原反应。班长杨东儒拿来抗缺氧的红景天和丹参滴丸让他服下;吕胜超帮他铺好了被褥,让他休息;夏梦鑫熬了稀饭,做了他最爱吃的土豆干锅鸡和青菜,端到他的床头让他品尝;向江打来热水,帮他脱掉湿漉漉的靴子让他泡脚;梁雅运帮他烘烤湿透的衣服,又把烤干的衣服和靴子放到他的床头。
卓拉哨所只有冬天宿舍的炉子常年不灭,另一个更温暖的火炉是哨所的兄弟情、战友爱,其热度能把每一个人心中的“冰雪”融化!
卓拉哨所在一个制高点上,要翻好几座大山才能抵达。2013年修了道路,但大雪封山七八个月,官兵下山都走小路。
2017年4月的一天,戰士戴帅和陈州祥下山归建,走到二号坡的积雪路段时,戴帅不慎跌落悬崖,头碰到了保护围墙的铁丝上,从眉头到鼻梁骨划开一个大口子,鲜血涌出,染红了脚下的白雪。
陈州祥从背囊里取出枕头套,捂住戴帅的伤口,让他按压止血,自己则飞一样向山下奔去。
陈州祥跑到半山腰的排点,气喘吁吁地向时任连队副指导员的陈龙报告。陈龙让老兵葛江洲、卫生员孙少周和义务兵马明考前去救援,他立即报告上级请求急救。葛江洲和孙少周见伤口太大,都不敢处理,只好轮换着背他下山。营教导员带着军医也随后赶到。军医检查了戴帅的伤口,简单处理后直接送到山下的团卫生队,后来手术缝合15针,住院治疗康复后,戴帅又返回哨所。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