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天水碧,是一种颜色

2022-09-12 21:18:13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天水碧,天水碧,是一种颜色。在过去的很多年,我一直不知道,世界上居然有一种颜色,有如此诗意的表达。天水碧,那该是一种什么颜色呢?因我学过绘画,对色彩比一般人要

天水碧

天水碧,是一种颜色。在过去的很多年,我一直不知道,世界上居然有一种颜色,有如此诗意的表达。天水碧,那该是一种什么颜色呢?因我学过绘画,对色彩比一般人要敏感一些,看电影电视对色彩的要求,远远高于对画面的要求。我甚至会因为色调,把一部电影彻底否定掉。

记得刚一接触色彩,老师就告诫我不要灰了啊,记住,一定不能灰了!那时我还不知道灰在中国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颜色。说这话的是一位很有名的油画家,我妈妈的朋友。他特别忌讳画面呈现出灰感,他点评学生的作品,只要是不满意,统统只用两个字:灰了!

灰指灰度,源于西方的色彩理论。我们学习绘画,首先学习的就是这一套。当然,实际情形比这要复杂得多,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我也经常会被老师批评,灰了。而在这一阶段,我对中国色彩毫无认知,我甚至不知道中国绘画还有色彩这一说。我所看到的中国画不就是黑白二色吗?比起西方绘画来简单多了!再说我那时也不关心这些,我那时整个人都陷落在一种灰色的情绪之中,无可救药。因临近高考,学校里弥漫着紧张而焦灼的气氛,类似于大难临头的感觉。青春期真是漫长啊,我心灰意懒,无所事事,唯一能够感受到的,就是生命中充满了灰色。

听《中国美色》色卡设计者苏超先生的讲座,得知这些颜色均取自于中国古代文物上出现的经典配色,如百草霜,光看字面你根本无法判断它具体是一种什么颜色。按说这个“霜”字,容易让你联想到白色,但事实上它是一种深灰色。为什么是深灰而不是霜白呢?“霜”字的表达到哪里去了?我们来听苏超先生怎么说。据苏先生言,百草霜最初出自《本草纲目》,想不到是吧?它是一味中草药,它是从锅底刮下来的草木灰,和“霜”似的薄薄的一层,这下你该知道它为什么要叫百草霜了吧。类似这样的颜色,古人那里还有很多。汪曾祺老先生曾在他的散文中,感叹中国颜色“老僧灰”,传达出了无以言表的丰富内涵,其美感简直就无法言说。读到这一段文字,还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大概是刚上初中吧,我当即就怔住了,是那种被雷电击中的感觉。一位瘦小而清癯的僧人,出现在空寂的寺院中,太阳静静地照耀。老僧灰它不仅是一种颜色,还是一种意象、一种境界、一种氛围的缭绕。老僧灰多么静谧,多么安详,多么美好。所以中国色彩远不止大红大绿,中国元素也远不止青花瓷、中国结、凤冠和龙袍。

红、黄、蓝三原色,是构成西方色彩理论的核心,而在中国古人的认知里,则有红、黄、青、白、黑五种颜色,古人称之为五正色。和西方不同,中国古人认为黑和白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丰富、最变幻无穷的颜色。同样是色彩理论,我们和西方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人重逻辑,其色彩理论基于实验和细胞学说;中国人重体验,其色彩理论是通过感知、想象而获得。在中国古代,五色不仅代表五个方位,它还是宇宙的五种基本元素,将人世间的一切全部概括。白色代表金,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对应西,金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兵器和杀戮,所以西方主凶。这也是为什么在旧时乡村,村庄的西面大都是埋葬无主尸骸的乱坟岗,而官家的刑场也设在西方。黑色代表水,在四个方位中对应北,黑色在中国古代用“玄”字来表示,它最早的样子是一个搓麻绳的动作。号称文化恐龙的著名学者朱大可认为,汉字符码是古文化核心密码(代码)的奇妙结晶,简洁地描述了中国古人生活的自然场景、生活方式和事物逻辑,传递了古代文明的基本资讯。他甚至放言汉字的发明,其价值和意义远远高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