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记忆:妈妈的手擀面(4)

2022-09-12 21:15:5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面条,五 孔子曰:食色,性也。圣人本意,吾不敢妄加猜测,但倘若将食物与人的性格联系起来,是不是说得通呢?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抵就是这个

面条

孔子曰:“食色,性也。”圣人本意,吾不敢妄加猜测,但倘若将食物与人的性格联系起来,是不是说得通呢?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抵就是这个道理。其实,食物教给我们的道理,或者我们能从食物中学到的道理,远非如此。只是我们在填饱肚子的时候,忽略了而已。其实也正常。吃饭就吃饭,想那些没用的干吗?徒增烦恼,影响食欲,庸人自扰。

我就是庸人一枚,故在吃面条时会常常将其与为人处世联系起来。面条是麦子成熟后淬炼的结晶,却也是可以被人任意拿捏的。就算如此,还得装出很受用的样子,不能发出任何的不满。你何曾见过面条发牢骚?我们的成熟不也如此吗?被岁月一点一点地磨掉棱角,按照他人的评价准则盘算着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所谓的委屈也都可以和着眼泪拿捏出笑容堆在脸上。我们的面孔也是善变的。在家人面前可能是“粗的汤面”,在同事面前可能是“细的焖面”,在领导面前时而“拉面”,时而“板面”,时而“烩面”,时而“刀削面”。我们总会摆出他们最好的那口。若能赢得一两句赞赏,也能暗自窃喜甚至欣喜若狂。恍若站在面条背后的厨师,把自身的悲欢都压在了那一锅面条里,至于值不值得,需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

面条和人真的很像。可长可短,可粗可细,犹如人之性格。世上并没有完全相同性格的兩个人,我们都是在磨合中摸索并经营着自己的世界。有些人的世界是越来越大,有些人的世界却是越来越小,为什么呢?看看面条。无论是在什么层次的包间,吃什么样的菜,喝什么样的酒,在点主食的时候往往都是面条水饺二选一。面条似乎从来不是主角,但也从来未被忽视过。它总是不卑不亢、安分守己的,能屈能伸地出现在自己该出现的时候和地方。它不会妄想着跟鲍鱼或猪肉争宠,更不会与米饭和水饺斗气。做主角时,它落落大方;充当配角时,它心平气和。孟子云不争者天下莫能与之争。面条以“不争”的态度赢得了酒宴上永久的一席之地,但很多人却输在了“争”字上。路越争越窄,世界越争越小。其实,舞台这么大,生旦净末丑,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无论戏大戏小,总有露脸的机会,更不至于少了一碗面条。且不说成名成腕儿和发家致富,混个脸熟或养家糊口还是无须发愁的。

人这一辈子,每天能安安稳稳地吃上一碗面条,尤其是妈妈的手擀面,已经是天大的幸事,又何必着相入迷?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