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中国黑茶第一村”(3)

2022-09-12 21:10:58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心的方向,我起身要离开时,她使劲儿地拽着我的手,不肯松开,说着一定要我帮她的话,即使是同行的其他人也劝阻她、安慰她,她仍要跪倒在地,被我拉住了,无

心的方向

我起身要离开时,她使劲儿地拽着我的手,不肯松开,说着一定要我帮她的话,即使是同行的其他人也劝阻她、安慰她,她仍要跪倒在地,被我拉住了,无论怎样,我也受不住一位老人的深情一跪!我答应她想办法帮忙。

五十多岁的老许是我某个微信群加的好友,却从未谋面。他从我的朋友圈看到了求援信息,愿意资助男娃的学业,并承诺每个学期开学时给资助款。第一学期,他托我把款转给了男娃,第二学期则是在开学后一个多月才转过来。

第三个学期,我路过老许所在的城市,天气很冷,但我还是去找他了。老许家让我感觉意外,我以为他毫不犹豫地资助男娃,家庭条件应是相当的好,家里住着宽敞的房子,但完全不是我所想象的。这是一栋平房,也只有40多平方米,家里的摆设也很简陋。我和老许聊的最多的,是他资助的那个男娃,因为这娃是我们的交往与话题的纽带。

我离开老许家,去坐公交车回酒店,路上的雪有些融化,雪与水的路面颇滑。我站在车站,看着寒夜里雪的光芒映着寂寞的路灯,一股冷意袭人。一个熟悉的身影跌跌撞撞地向我走来,原来是老许赶了过来,他从怀里拿出一沓钱,说是给他资助的男娃。那是一沓厚厚的纸币,有百元到一元的各种面额的钞票,他说今年特别冷,山上更冷,给些钱给孩子买棉衣棉裤穿。我看着他气喘吁吁的样子,可能因为急着赶过来,衣服还单薄的样子,真为他的细心而感动。

我离开安化的时候,是2019年的4月份,新的学期开学两个多月了,老许赶在我离开前把这学期的资助款转给了男娃。回到广州,生活改变了节奏,我也就在每日的兜转中前行。6月,老许发了条信息给我,说有些可惜,男娃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外出打工去了,男娃是个感恩的人,但他不需要感恩。我为男娃感到遗憾,但也为他完成阶段性的学业而庆幸,资助之事画上句号!

令我没有想到,8月份我收到了男娃的电话,向我要老许的住址,他要登门向老许表示感谢,感谢他的资助才令他完成的初中学业。我把当时老许留给我的地址转给了他。不久,男娃告诉我,那个地址上的平房已经被拆迁了,没有谁知道有一个叫老许的人。男娃请我帮忙找到老许。我打老许电话,已是空号,我发他微信把男娃寻他感恩之事说了,他没有回复我,他也从我当时组建的“精准教育扶贫”群里退出了。过了两天,他回了我一条微信,说不必了。此后,他再也没有回复过我的信息,我与他等于就断了联系。

10月,一个我与老许的共同朋友告訴我,老许的家庭这两年发生了重大变故,他病了一场,平时就靠打些零工养活自己与家人,最后再次患病而把房子也卖掉了,搬走了,也从此失去联络。我听着他跟我说的这些事,那一个个时间点,正是他自己逐渐身陷困境,但仍坚持资助男娃的时间,而他在完成了资助后,就主动断绝了男娃感恩的可能性。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