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酒桌上不讲孬话的人

2022-09-12 20:47:35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手指上的105个针眼,我最怕的就是进医院。然而,这次我是没法子了,好几种疾病对我围追堵截,我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病房有三张床铺,我是2号,1号是一位老爷子,脚趾头溃烂得厉害,刚

手指上的105个针眼

 

我最怕的就是进医院。然而,这次我是没法子了,好几种疾病对我围追堵截,我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病房有三张床铺,我是2号,1号是一位老爷子,脚趾头溃烂得厉害,刚结痂,看上去像炮仗药炸的一样,灰黑灰黑的,他半夜会痛苦得大喊大叫,但不知啥原因,在我住进来的次日就出院了,随后住进一位气宇轩昂的警官;3号是一位乡村来的农民,姓安,比我大6岁,据他说,他承包了30亩土地,农闲时去做瓦工,四乡八邻遇有红白事都请他做主厨,也是有偿服务,几笔收入下来,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

我正跟老安聊到兴头上,护士来了,她说,每天的早上6点到晚上9点30分,病人原则上要住在医院内,不得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出,要履行请假手续;每天的餐前、餐后2小时,夜间9点30分,要测血糖,这就意味着病人的手指头每天要被针刺7次!这还不包括吊水和抽血化验给人体带来的创伤。

我家虽然距离医院仅三千多米,可我晚上不能回家,我怕从这个特殊的场合夜间回家,打破了家中的静谧;家中的一日三餐有荤有素有汤,可是我只能吃着10元钱一份的盒饭,或者跑到医院餐厅吃没油没盐的菜肴,一荤一素一个馍。吃完饭,一个人在路上溜达,然后爬楼梯,从一楼爬到十楼,往返着,凑齐40分钟的运动量。

这种运动不是医生要求的,也不是从书本学的,是老安发明的——其实,也不是老安发明的,是老安亲戚发明的。老安说,他有两位亲戚,一位是退休老头儿,血糖血压血脂“三高”俱全,什么药都用过,附近的大小医院都去了,就是不见好转,于是,他开始锻炼,每天晚上跑步5公里,风雨无阻,结果一年后“三高”全没有了,所有的药也用不上了;还有一位是一家私营公司的业务员,三十多岁脂肪肝、糖尿病就尾随其身,公司垮台后,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咬着牙干起了瓦工,谁知半年下来,脂肪肝和糖尿病都跑得无影无踪!

坦白地说,我是成天屁股不离板凳的人,老安讲得绘声绘色,满脸红光的时候,我没有跟他辩论,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地听着。没想到,他一个近60岁的人,说到做到,每天从一楼到十楼,上下爬6次楼梯,踏过2880个台阶,每次检测餐后血糖,他总是快活得孩子似的高叫“又降下去了!”我终于信他的话了,开始跟他爬楼梯。

长期不劳动的人耐力真的不行,而医生又规定了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荤,每天摄取的营养相对是不够的,所以,我爬起楼梯不是很利索,爬到后来,腿甚至有抽筋的感觉,但是我不停步,咬着牙,擦去满头满脸的汗水,把既定的目标完成。想起这些年来我生吞苦瓜,一天仅吃4两米饭的经历,爬楼梯又算得了什么?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