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预考环节
预考
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我参加高考的那一年会有预考这一环节。
什么是预考?就是在高考前的两个月,学校组织高二毕业班进行一次最严格的考试,称为预考,学生们则称其为预高考。当时实行的是高中两年制,因此高二就是毕业班了。考前,校方组织全体毕业生在操场召开大会解释说:预考有三个目的,一是相当于毕业考试,考过后就等于学生们都高中毕业了;二是模拟高考,也就是让大家提前练一次兵,以便熟悉高考各个细节。但要命的是第三个目的,预考结束后要按成绩排名次,排在最后的一部分学生将失去参加正式高考的资格,也就是说如果预考成绩不达标,那么就连高考的考场也进不去了。
那个夏天里,我所在的县城一中校园的角角落落都充满了紧张的气氛。繁重的学习使所有的毕业生都觉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来。为了照一张毕业照,班主任在预考前就请了县城里唯一的一家照相馆的摄影师在学校大操场把这事办了,否则一旦预考过后,将会有一部分人提前离校。我至今保留着那张黑白毕业照,照片上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凝重的表情,一场预考消息的到来,谁都说不准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离预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毕业生每周都要接受一次小考试,为的是锻炼临战的心态。每天晚上教室里的电灯熄了,四个毕业班仍然有许多学生燃起煤油灯,继续加点学习。第二天天不亮,毕业生大多会到校园中主干道西边的杨树下读书、背英语单词。那些杨树估计年代已很久了,树冠巨大,树杈上有好多
鸟窝。不知谁传言,如果有鸟粪掉在某人的头上,他就过不了预考的关了。流言传播异常的快,第二天两排大杨树下就再没有一个学生的影子了,包括非毕业班的学生。有胆小的学生更为谨慎,偶然听到空中一声鸟鸣,也要赶忙抬起头来观察,生怕那个过路的鸟将倒霉的排泄物排在自己的头上。
预考终于如期来到了,一切程序都是按照上一年的全国高考模式进行的。那两天,全校只留毕业生预考,其余学生放假。校园大门口拉起了警戒线,所有监考工作人员和考生凭证件出入。
预考结束三天后,学校将预考成绩张榜公布,同时宣布全体高二学生毕业。名次排在前面的学生稍稍松了一口气,而排在后面的学生只能悄悄地卷起行李回家了。
起初,我们班的学生比较多,教室里坐着60多名学生,每二三十个学生住着一间半大小的平房宿舍,并且睡的是木板大通铺。预考结束后,原来满满的教室因为三分之一学生的离去,一下子变得有些冷清;宿舍里更是如此,原来每到晚上睡觉时学生一个挨一个,如果有谁回来迟了些,需要使劲儿朝两边挤一挤才能躺下,預考后,睡的地方宽松了,反而觉得失去了那份曾经拥挤的热闹。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