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故乡的石碾子和老牛

2022-09-12 19:48:03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故乡的石碾子,幼小的我,石碾子和老牛的搭档从未消失。 每年夏季,在乡村的不同场地,我都有幸目睹一对对老牛拉着石碾子在烈日下慢慢悠悠地碾压豆秆或麦穗的场景。牛是庄稼人

故乡的石碾子

幼小的我,石碾子和老牛的搭档从未消失。

每年夏季,在乡村的不同场地,我都有幸目睹一对对老牛拉着石碾子在烈日下慢慢悠悠地碾压豆秆或麦穗的场景。牛是庄稼人憨厚的朋友,它们在使牛人的鞭下,十分卖力地拉着笨重的石碾子在场上重复着来去。虽然牛的气力大,但也有偷懒或拉不动的时候,每每这时,总要讨得使牛人的一阵怒骂或是吃上使牛人的一顿鞭打。我们围坐场旁,看着老牛“呼哧、呼哧”地伸长舌头,吐着白沫,吃力地拉着石碾从我们身旁走过,心里就十分的同情,把事先准备好的新鲜豆秆或麦秆递给老牛,算是对老牛的一点儿犒赏。而对于石碾子,哪怕它付出得再多,作出的贡献再大,我们都毫不在乎,甚至还埋怨它为什么这么沉、这么重,全然不懂得感激它、怜惜它。然而,对于一贯沉默的石碾子,我们记住也好,忘记也罢,从不言说的石碾子依然在乡村,默默地发挥着它的作用。

每日里,我们一群孩童总爱在它身上玩过家家的游戏;月夜里,我们就围坐在它的周围,听大人们讲狐仙鬼怪的故事。石碾子带给我们的不仅有童年的乐趣,更有分担农人劳作的艰辛,乃至为保家园而力挡洪水的气概。

那年夏季,一场特大洪水肆虐了我们的村庄。眼看洪水就要冲毁村后的大坝,即将毁灭我们的家园。人们惊慌失措,哭喊连天。就在这时,人们忽然想起了被遗弃在大坝上的十多个石碾子。于是,人们如梦初醒,拼命地将这些石碾子一个接一个地滚进漩涡,再填上树枝和土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才得以幸免。

石碾子不仅在农忙季节派上用场,而且在农闲时日,也被村里人用来碾压路基和晾晒杂物,只是随着世事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石碾子就像退役乡村的老人日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就是这些为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付出了代价的石碾子,却被我们遗忘了、冷漠了、抛弃了。虽然它只是一件極其普通的物件,但它对于人们的无私付出又有谁心存感恩?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