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没有故乡的孩子(11)
-1
六号板房住的都是夫妻,四对夫妻一间屋,正好楼下最左侧一间只住了三对。吴向葵找来几个纸箱。收拾潘慧床上的被褥和衣服。他注意到,潘慧的一堆衣服里有一条男人的裤头,三枪牌的,吊牌还没有取下来。这种裤头他买过,一般两条或者三条装一个盒子。潘慧什么时候买的?为啥只有一条?收拾得匆忙,没多想,塞到纸箱里搁好,搬起另一个纸箱的被褥向六号板房走去。
吴向葵打量其他三张床,有样学样,住下铺,用旧床单将高低铺的下铺围起来当幕帘,上铺放那几个纸箱子。一个屋子四家人跟八个人到底不一样,各家的东西好归类,尤其重要的是,上铺可以放东西,室内的空间宽出来许多。有两家的女人在门口洗衣服,操着河南腔和福建腔普通话问他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不咸不淡说了几句话,便各人忙各人的。有个老阿姨仔细盯着吴向葵的面孔看了足足三秒,闪电般笑了一下问他:“大兄弟,身体怎么样,吃得消哇?”吴向葵撩起床单坐在床沿上,心口窝上像塞了一坨三年不化的寒冰。还没到中午,吴向葵就可以想见,熄灯后,这屋子将是多么热闹。
五
中午潘慧回来吃饭,交给吴向葵一个电话号码说,这是朱可以朱经理的,让他下午主动联系他。水电班四个人一组,其中一个组这两天少一个人,听说吴向葵是水电工出身,便托潘慧请他替一天。这个工地的水电班有个特点,缺一个其他三人只好放假,工人不实惠,老板的工期受影响。
吴向葵心想,咱是来与你办离婚手续的,怎么,还替你把钞票挣上了?
这种小心眼儿的话,他也就在心里想一想,不会真说出口的,再说,在外人眼里,他就是来探班的,两天过后离开。吴向葵扫了一眼电话号码,好记,最末五个数字都是4。这数许多人不用,与“死”同音;可有的人偏偏喜欢,认为那是哆来咪发的“发”。朱可以大概偏向于音乐发音。
交代完毕,潘慧出门向马路对面的工地走去。吴向葵用塑料保温杯替潘慧装了一壶开水,要她带到工地上喝。潘慧摆摆手示意不要,她说:“习惯了,不到吃饭不喝水。喝了中途得上厕所,误事!你自己带到工地上去。”
吴向葵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今天下午就帮他们干活儿,帮忙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他没打电话,在一号板房底楼正中一间找到朱可以。朱可以一个人住,前面一半摆了办公桌和几张凳子,后面一半摆床,也是一张高低铁床,中间用一道布帘子隔开。门上挂了一块“项目部经理”铝合金牌子。朱可以抽着香烟,点点头,算是打招呼。吴向葵抬起头来往里屋看了一眼,在窗棂和铁床之间的一根绳子上挂着的一堆衣服中,发现一条平角裤,跟上午翻出来的一模一样。他想看个究竟,又不好意思上前。转念想,天下一个模样的裤头多了去了,便不再往心里去。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