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寻求父亲的内心世界(11)
-1
老人一听小叔说话,吃了一惊,说:“我还以为是一个哑巴在卖东西呢?你卖面不吆喝,谁知道你是干啥的。”
小叔望着眼前的老人,不好意思地搓着双手。
老人穿着一身黑色的棉衣服,慈面善目,扑哧一笑,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生瓜蛋子。你把担子挑着跟我走。”
小叔心里咯噔了一下,以为碰到传说中的强盗了,这一担面要是被他抢走了,回去怎么交代啊!小叔磨蹭着,朝左右看看,寻机挑着面筐逃跑,或是有人救他一把。
老人看小叔东张西望半天不动,生了气,说:“让你挑起来跟我走,你怎么不动弹!”
小叔紧张地说:“大爷啊,这面就是我的命,你要我的命可以,但你不能把这面抢去啊!”
老人知道小叔误解了,又是扑哧一笑,说:“谁要抢你的面,不要坏了我的名声。我们村里有位老人明天要过生日,要吃长寿面,我看你这面不错,我把你带去。”
小叔这才明白了原委,不好意思地挑起担子,跟在老人的身后,到了一处大瓦房前,老人吆喝了几声,屋里走出一位老妇人。老人和她说了几句,老妇人让小叔把面挑到家里,看了看,然后拿起一根面条,放到嘴里嚼了嚼,脆、筋道,连声说:“好面!这是大师傅的手艺。”小叔听了内心就纳闷,怎么从面条就能品出挂面人的手艺呢?老妇人把面全要了,小叔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么难的事,这么简单就解决了。老人对小叔说:“我骗没骗你,抢没抢你?”小叔更加不好意思了,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卖了面,小叔揣着一卷钱,挑着空筐往家赶,小叔脚步轻快,心头舒畅。冬天的风吹在脸上,如春风一样惬意。路边荒芜的田地,也变得金黄了。本来要走半天的路,小叔几个小时就走完了。
小叔到了面坊,面坊里正围着一圈人在算账,见小叔这么早就回来了,问是怎么回事。小叔把卖面的经过说了一遍,大家都欣喜起来,说小叔遇到贵人了。
一个月卖面下来,小叔渐渐老到了。现在,小叔挑着面担,过田埂,翻沟壑,穿村庄,扁担在肩上忽闪忽闪。一进村子,小叔就开始吆喝,卖挂面啦,卖挂面啦!
小叔一天下来要走几十里路,一双土布鞋上脚走不到两天就歪斜得像个蛤蟆嘴。小叔上次在供销社看到的黄力士鞋,黄力士鞋是帆布面,黑色的胶底,其他几个家里条件好的卖面人都有这种鞋,鞋底软,重量轻,走起路来舒服,十分洋气,而小叔却还在穿着手工做的土布鞋,小叔做梦都想有这双黄力士鞋,但他攒了很长时间,口袋里的钱就是不够,供销社里的黄力士鞋就成了小叔的一个梦。
有一天,小叔来到一个村子,吆喊了半天,也没有一个人出来,正准备离开,一位小姑娘挎着一个竹篮,手里提着一个布袋跑过来要换面。小姑娘穿着肥大的花棉袄,袄面上是一朵一朵鲜艳的大牡丹花,袖口处有着黑的污渍,脚上的棉鞋歪斜着,有一只鞋头裂着一道口子,头发蓬乱着,几缕头发披下来,落在红红的面孔上,伸出的手有一丝皲裂。小叔接过她的袋子,袋子是布口袋,上面还打着两块大的补丁。小叔打开袋子,把手插进去抄了一下,麦粒金黄,颗粒饱满,没有灰尘。不像别人的麦子瘪子多,灰多。小叔一看就喜欢,这是好麦子。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