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寻求父亲的内心世界(15)

2022-09-16 20:18:4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1,干部们一走,队长就让舅爷和父亲挂面,一切都在偷偷地进行。 队长叮嘱卖面的人,尽量小心点儿,不要像过去那样大鸣大放地卖,遇到有人问,绝不能

-1

干部们一走,队长就让舅爷和父亲挂面,一切都在偷偷地进行。

队长叮嘱卖面的人,尽量小心点儿,不要像过去那样大鸣大放地卖,遇到有人问,绝不能说是本村的,就说是外地的。

风声越来越紧了,有一天,一个男人愁眉苦脸地回来,他挑着的面担子被民兵发现了,民兵追了几里路,把他追到,把他的面条全部踩碎了,倒进了塘里。男人说着说着,眼睛就红红的,流下了两行眼泪,那一箩白白的面条啊,谁见了谁不伤心。

又过几天,大队干部带着几个民兵来了,队长又上前去敬烟,但他们把队长的手挡得远远的,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队长知道来者不善。

他们径直来到面坊,几个愣头青小子,撞开门,不由分说就砸了起来,屋子里响起一片砰砰的声音,尘土飞扬。

队长咬着烟屁股,焦急地转来转去,他眼睛红红的,喷着火光,说:“这干吗?大家都熟人熟气的,这干吗?”但没有一个人理他。

这时,一个胳膊戴着红袖章的半大小子,看到了面坊里的那个绿釉的面盆,挥起手中的棒子就砸去,这可是舅爷吃饭的家伙,也是父亲喜欢的面盆,不能让他们砸了!父亲眼尖手快,伸手去拦,但棒子已打下来了,只听砰的一声,棒子打在父亲的胳膊上,父亲“哎哟”一声,痛得眼冒金星。那半大小子,见打了人,也不敢闹了,赶忙往外走。父亲站起来,看到那个绿油油的面盆完好着,心里放松了一下。

屋外,孩子们睁大惊恐的眼睛,妇女们在骂,男人们的拳头攥得叭叭响。村民黑头五大三粗,平时喜欢舞刀弄棒地练功,黑头气得不行,咬着牙说:“这些伢们,我一手能抓两个。”

队长劝着:“别干呆事,这是政策,这是政策!”

砸完面坊,民兵们扛着棍子扬长而去,队长望着他们的背影,一口浓痰啐得老远,说:“过去一来,我就招待你们吃,那些饭都喂猪了!”

村民们怏怏地回去了。这次面盆虽然保住了,但父亲的胳膊乌了半个月才好起来。

面挂不成了,舅爷临走,把面盆留给了父亲,舅爷说:“这面盆是你用一条胳膊换的哩,那天如果没有你挡一下,早就砸烂了,现在你留着吧。”

父亲虽然不能用它挂面了,但父亲还是喜欢得不得了,把面盆架在房子的高处。

奶奶送舅爷回去,舅爷走在前面,奶奶背着双手走在后面。

奶奶说:“面挂不成了。”

舅爷说:“挂不成就挂不成吧,好歹外甥的手艺学成了。他的手艺不错,比我强。”

奶奶说:“不给挂面,这手艺也没用了。”

舅爷说:“总不能把老百姓的嘴堵住吧,只要老百姓吃,这手艺就有用场。”

奶奶听了舅爷的话,心里明白了。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