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寻求父亲的内心世界(2)

2022-09-16 20:18:4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1,我知道父亲的内心是孤独的。有时,我想陪父亲坐坐,但我与父亲总是没有多少话说,两个男人常常坐在沙发上沉默着。父亲的头发花白了,面孔上多的是

-1

我知道父亲的内心是孤独的。有时,我想陪父亲坐坐,但我与父亲总是没有多少话说,两个男人常常坐在沙发上沉默着。父亲的头发花白了,面孔上多的是安详沉静,像一条经过了大风大浪的船,现在晒在海滩上。

父亲年老了,威严正在一点点丧失,有时他在我的身边打着圈子想找点儿话说。这几天,我与父亲长谈着,谈得最多的是家庭的事,我对这个家庭有许多不理解的事,少年时不敢问,现在我都敢问了。

谈到父亲的残掌,过去我们也断断续续地听说过一点儿,这次父亲举起残掌挠了挠头,开始叙说起来。

1

父亲曾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挂面师傅。

关于我父亲学挂面手艺的事,还得回到过去。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产队里正在商量搞副业,以增加收入,年底可分点儿红给每家每户,队长就想到了挂面。

我们这儿是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吃面食是很金贵的。其中又以吃面条为上等,面条的吃法有许多种,老人做寿,要吃长寿面;新生儿满月,要吃满月面;人生病了,要吃荷包蛋面……面条不但能做饭吃,还能做菜吃,我们当地有两道名菜就是用面条做的,如把面条和泥鳅放一起烧,味道鲜美,叫泥鳅面;另一种是把面条做成圆子,叫挂面圆子,蒸着吃,油炸了吃,都好吃。因为有了这许多吃法,面条几乎家家户户都需要,一定会有销路。

村子里没有挂面师傅,队长想到了我舅爷,我舅爷是一个老挂面师傅,队长想请他来,但又怕舅爷不愿意。在乡下,会这门手艺的人还不多,肯定也有别人请他。队长来找我奶奶,嘴里衔着一根自制的卷烟,那烟好像长在他的嘴上,说话时,能把烟卷从一个嘴角熟练地转到另一个嘴角,而且一点儿也不妨碍说话。寒暄了一阵后,队长就把想请舅爷来挂面的想法和奶奶说了,奶奶一听,就说:“没问题,我哥的事,我能说定。”

队长说:“你先去请请看,这一趟算你十分工。”

第二天,奶奶就让父亲去请舅爷,父亲挥动着手臂,青春的身子走在田野里像一棵挺拔的白杨树,两条长长的腿,像装了弹簧一样迈动。父亲从小就对这个做手艺的舅爷充满了崇敬,这次能去请舅爷,心里满是欣喜。

奶奶看着父亲走在田野上的身影,觉得这件事重要,还是不放心。奶奶追上来,替下父亲,父亲心里一阵失落。

到舅爷家有十几里路,中间要翻过一座小龙山。奶奶上到半山腰,往那边看去,山脚下,田野一望无边,一座座村庄零星地坐落在田地里,被一条弯曲的村路串联在一起,路在一条小河边弯来弯去,弯上一座小石桥,就一头扎进一座村庄里去了,再远处有一座村庄隐约可见,那就是奶奶的娘家了。奶奶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歇息好了,起身再走,这是她每次回娘家的习惯。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