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寻求父亲的内心世界(21)
-1
父亲停下来喘息着说:“不挂面了,不挂面了!”母亲跺着脚,大声地呵斥:“你中什么魔怔了,这面坊生意正兴隆,怎么不挂面了?”
父亲说:“不挂面就不能活了,那别人家怎么活的?”
父亲坐下来,凝视着眼前的几大碎片,他仿佛看到天空的破碎,这些年来,手艺就是家里的天啊,他从此就要和它告别了,他摇晃着走了。
7
父亲不挂面,家里的生活开始困难起来了。
到了冬季,家里的粮食渐渐减少,算算还要到明年午季才能接到粮食。母亲的心里就一阵慌。母亲就中午一顿饭,晚上做一顿大麦糊糊吃。开始喝大麦糊糊还新奇,但时间长了,就不行了,一碗喝下去,喉咙里就像刀片刮的一样难过。
每次吃晚饭,就是家里最难的事,母亲想,这个关必须要渡过去。
先是四弟不愿吃,四弟碗往桌子上一推,说:“我要喝面筋汤。”
母亲说:“你还要喝面筋汤,那神仙的日子没了。”
四弟说:“喉咙痛,不吃,饿死算了。”
母亲脱下鞋,一下子砸过去,骂道:“你这个小烂卵子,我们都能吃,就你不能吃?”
四弟扭头就到一边去了。
接着是三弟开始尿床,大麦糊糊稀稀的,到肚子一沉淀,就是水了。为了防止他尿床,母亲每天半夜醒来,第一个就喊三弟起来撒尿。但防不胜防,三弟还是尿床了。三弟尿床不敢作声,夜里就用身子焐,因为饥饿身上本来就没多少热量,湿的床褥怎么也焐不干,第二天,母亲就要给三弟晒褥子。太阳底下,三弟看到褥子上那块巨大的湿迹就羞得面红耳赤。
不久,小妹也不愿吃了。小妹端着红花的塑料碗哇哇地哭着。小妹在家是老小,母亲最疼她,母亲把小妹拉到怀里。
小妹偎着母亲,小小的身子就剧烈地抽动着,说:“妈,我的喉咙痛。”
小妹张大着嘴,用手朝嘴里指着,让母亲看。母亲知道是喝大麦糊糊喝的。母亲紧搂着小妹说:“孩子,妈也没办法,喉咙痛比饿死好。”
母亲说着,用勺子舀了一勺,轻轻地送到小妹的嘴里,小妹哽咽着,和着泪水咽了下去。
时间很快就到腊月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过年,有的人家煮了一锅锅米饭,盛到大簸箕里晒,这些米饭晒干后,再放到锅里炒熟,一粒粒的,可以用糖稀团成糖果,是过年家家必备的礼物。粮食多的人家,晒了一簸箕又一簸箕,村里的空气中飘着米饭的清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只有我家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儿动静,母亲还不知道年盘在哪里。
这个年头,上面抓的松了,各种手艺人都在悄悄做生意了,村里的人都不明白,父亲有个好手艺为啥不出去做生意,待在家里吃死食?
終于,母亲和父亲爆发起了一生中最严重的一次冲突。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