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寻求父亲的内心世界(24)
-1
村里又来几个壮劳力,他们做了一个简易的担架,抬着父亲就往集上跑。一路上,母亲紧紧地按着怀中父亲的几个手指,她要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父亲的手指。
小叔也在抬担架的人中,小叔看着担架上父亲苍白的脸,看着,看着,腿便发软了,他的背上浸出了汗水。
队长不满地搡了一下小叔说:“让你抬个人你都抬不动,你下来,我来抬。”
小叔换下来了,四个人抬着父亲健步如飞,小叔跟在后面踉踉跄跄地跑着。
一个星期后,父亲从医院回来了,砍断的手指最终没有接上,父亲的右手从此就秃秃的,剩下几个手指骨桩。
父亲的挂面经历到此终结了。
8
舅爷高寿,活到九十多岁了,每天吃饭还要喝两杯酒,吃一碗饭,大家都说,这老头儿能活一百岁。
这个冬天特别冷,北风整天吹着,发出尖锐的呼啸。天像漏了一样,整天滴滴答答地下着雨,地上一片泥泞,行走的人,弓着身子,在空旷的田野上,显得孤单而艰难。
这天早晨,家里人起床看到舅爷没有声音,舅爷夜里已去世了,这个老挂面师傅安详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父亲赶去给舅爷送行。
舅爷躺在门板上,像熟睡了一样。父亲大声地喊了几声,但舅爷像睡熟了一样,不理不睬。
父亲跪在舅爷的遗体前,一张张地烧着黄纸,父亲一抬头,在舅爷头顶三尺高的空中,看到一个人,那个人身披金黄色的袈裟,盘着腿,双手合十,双眼微眯,五彩祥云围绕着他。
父亲用光秃的右手掌揉了揉眼睛,这不是菩萨吗?
父亲惊喜不已,这就是舅舅常说的头顶三尺有神明啊!
父亲看到了,父亲站起身激动地大声地向旁边的人说着,大家都拥过来看,可啥也没看到,都说是父亲眼花了,然后散去。可父亲确实看到了,父亲磕下头去。
父亲问:“菩萨啊,人间的事你都看见了吗?”菩萨说:“看见了。”
父亲问:“你看见了为什么不说?”
菩萨说:“我有口,但我不必要说出来,我要说的,都在人的心里。”
父亲举起光秃的右手,抚了一下花白的头发,问:“我剁了自己的手指有意义吗?”
菩萨说:“没有你挂面,就没有你兄弟卖面,你是你兄弟罪恶的源头,你剁了自己的指头,是与罪恶一刀两断。”
父亲再抬起头来,舅爷的头顶上面空空荡荡了。
父亲大喊一声:“菩萨啊,我的舅舅是一个好人,你保佑他升天吧!”父亲举起双手合在一起祈祷着,但那只残掌与左手已永远合不到一起了。
第三天出殡了,送葬的人群走在田埂上,形成了长长的队伍。正走着,又有几辆车在村头停下,他们是从几百里的外地听说舅爷去世而赶过来的。他们身穿孝衣,举着花圈,唢呐奏着哀鸣,气氛十分凝重。每经过一个路口,人们都要在主持人的吆喝声中跪下磕头。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