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寻求父亲的内心世界(7)
-1
舅爷做完这一切,父亲帮着把东西整理归位。然后两个人走出门外看天气,虽然天气预报说明天是晴天,但老的艺人还是要根据经验看一下天气的。父亲跟在舅爷的后面,外面虽然没有风,寒冷使人舒展不开身子,舅爷昂起头朝天上看,天空显得更加高远了,几棵树光秃秃的枝头,像剑一样指向天空。有稀疏的星星在湛蓝的天空上紧缩着光芒,快成为一小点儿了。舅爷说,这是一个好天气,我们快回去睡吧,明早早起起面。
夜里,舅爷刚躺下眯上眼睛,就要起来看面,面在面焐里往下滴,一般滴到七八寸长的时候,就要赶紧上架了。
第二天,第一声鸡叫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悠长的尾音里还伴着沙哑。接着,村子里的鸡都此起彼伏地叫了起来。舅爷睁开眼睛,外面朦胧的光从窗户里透进来。这样的光,舅爷太熟悉了,在他挂面的二十多年里,每次他都是在这种光里醒来的。舅爷披起衣服,坐了起来,父亲还在另一头打着呼噜酣然大睡。舅爷不忍心叫醒他,让他再睡一会儿。舅爷开始窸窸窣窣地穿衣起床,但还是惊扰了父亲,父亲睁开眼睛,见舅爷起床了,知道起面的时候到了。父亲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开始穿衣。舅爷见父亲也起床了,动作也大了起来,他划了一根火柴,把灯点亮,刚点的油灯还是昏暗的,但越烧越亮,一团大大的光环渐渐地笼罩了土屋。
舅爷打开面焐,两个人拿着面筷你来我往地往面架上插,屋子里响起了咚咚的脚步声。大地是一片寂静,只有这两个手艺人在忙碌。
面筷上架,要迅速快捷,趁着早晨的雾气,才能有柔韧性。一架面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完,这样就能在统一的时间里往下抻,否则,快的面已往下垂,慢的面还在筷子上,这样面条不均匀,一架面挂出来的质量就不一样。
接下来是抻面。这抻面的功夫是讲究的,面条还没有干时,要趁着它的韧性,用手捏住面筷头,一点儿一点儿试着往下抻,劲儿不能大,大了面条会断,小了面条抻不开。直到抻到足够长,把手中的面筷插到面架底下的一个横梁上,这根面筷才算结束。
干完这些,东边的天空露出了一片紅光,接着,红光增大,一眨眼,一轮红红的太阳就跃在树梢上了,两人这才喘了口气。
两架面在阳光下像两面白色的布匹,十分好看。面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着,散发出麦子的清香。
面挂出来了,村民们家家都在传递着这个消息,人们都停下手头的活儿,跑过来看。舅爷和父亲蹲在面架下,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抻面。
妇女们站在面架前细细地瞅,七嘴八舌,有人说,这面条真细,像洋棉线一样,可以穿过针眼了。有人说,这面看起来就好吃,不知道队长可不可以给我们每家分点儿尝尝。有人就跟着打趣说,你生孩子时吃的挂面还少吗,又馋成这样了?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