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情景记忆(2)

2022-09-16 19:51:33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翻遍记忆,与许多其他的鸟一样,文须雀在记忆中也没有一席之地。这没什么可奇怪的,文须雀原是古北界的鸟,青海应该常见,不过,文须雀营巢须与芦

翻遍记忆,与许多其他的鸟一样,文须雀在记忆中也没有一席之地。这没什么可奇怪的,文须雀原是古北界的鸟,青海应该常见,不过,文须雀营巢须与芦苇有关,在芦苇丛中,或者靠近水面的芦苇下部。在那里,它们将自己隐藏起来,与大部分的世界隔绝开,偶尔在荻花和香蒲上玩杂技。芦苇不会随处生长,我常年生活的高寒山地,自然见不到文须雀。

不肯随遇而安,鸟儿虽小,却有志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一点,陈胜完全错了。

民间将文须雀叫龙凤鸟,却不知其中原因。或许是因为文须雀始终雌雄相伴、龙凤呈祥?然而此时,眼前这些群居一处的文须雀,却与龙与凤都毫无关系,它们倒像古代穴居的先民,凡俗平实。

灰斑鸠

香荚蒾盛开之后,连翘与山桃接着绽出花苞。在高原,连翘早已有之,不认识的人常将它与金雀花混淆。不知山桃何时来到高原,记得有一年公园街头一下开出许多,粉白烂漫,人们误以为是樱花。我与朋友分辨,说樱花花瓣顶端有裂口,兔唇一樣,山桃花瓣没有裂口。朋友不信,指明新宁广场真有樱花盛开。我打车去广场,一看,还是山桃。

没有山桃的地方,杏花绽放。

四月一到,便跟一个徒步群去黄河岸边的古村落看杏花。不知村子何名,黄河自村前流过,冲出大片湿地滩涂,蒹葭苍苍,鸥鹭翔集。岸边田地大多栽植杏树,偶有麦田菜园。征得主人同意,进入杏林拍照。尚未正午,光线还好,不喜欢拍人像,渐渐与人群分离,独自抱着相机东看西串。

那些杏树已经老去,枝干遒劲,色泽黑褐。开出的杏花,初时带些粉红,渐渐泛出白来,一派素雅。黄河水清,蓝天高远,杏树将老旧与粉嫩集于一身,有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前也曾看过杏花的,怎么就没觉出杏花的好来。

用相机拍照,虽然努力将光圈焦点等问题一一解决,但拍好一张照片全靠偶然,如我这般菜鸟更是如此。以山为背景,以天空为背景,以树为背景,以花为背景,拍一朵花、一枝花、一树花。如此忙碌时,听得林中有大鸟拍翅一飞而过的声音,循声看去,却不见鸟影。不见不足为怪,那肯定是灰斑鸠。

栖在林中的灰斑鸠就是这样。你在林中行走,绝对不知道有一只灰斑鸠正站在高处的树梢上,悄悄将你打量。灰斑鸠在暗,你在明,你懵然无知,灰斑鸠便看你的笑话。一旦你察觉,仰起头,试图走近几步,套个近乎,灰斑鸠却拍拍翅膀,一去无踪。它是闪电,绝不给你亲近的机会。

有一次,在大通河边的白杨林中,我追逐一只大斑啄木鸟,仰着头来去转圈儿,快要转晕时,发现一棵树最高的枝条上正站着一只灰斑鸠。那天沙尘过去不久,天光暗沉,灰斑鸠只是一个黑色剪影。我佯装不知,打眼偷看,那剪影一动不动。后来忍不住将脚步向大树靠近,头依旧转过去看啄木鸟,即便是这样伪装,灰斑鸠还是识破动机,待我走到树下,它一起身,翩然远去。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