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记忆:生命停止的那一刻,尊严依然耸立(2)

2022-09-16 19:49:1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1,这个曾经一度让日军头疼的大匪首,说完这话,不论再问什么,一概冷眼斜视,闭口不语。原本,在一次游击战中,他的那只左眼就是被弹片击伤导致失明

-1

这个曾经一度让日军头疼的“大匪首”,说完这话,不论再问什么,一概冷眼斜视,闭口不语。原本,在一次游击战中,他的那只左眼就是被弹片击伤导致失明的。现在,从那只眼睛里,他所看到的,只有黑暗。

窗外的雪,仍在疯乱地飘着。

陡然之间,他想起了1933年的那个春天。为了抗日,他只身从哈尔滨来到宾县,投奔了孙朝阳的义勇军。义勇军的人见他个子矮小、身体单薄,不想收留他。可他并不灰心,他说,别看我个子矮,可啥都能干,当兵打仗、挑水做饭,样样都行!

在随后的一次战斗中,日军企图在宾县东山围歼孙部。危急时刻,他果断献策,先是率队攻城、猛打猛冲,迫使敌军放弃对义勇军的包围来增援宾县;继而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取得大胜……

他想起就在那一年,26岁的他早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难为父母抱孙心切,隔三岔五地催他抓紧时间结婚生子,可是他却当成了耳旁风。“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为此他发下誓言,不驱逐日寇决不成家!

多少次的林海斡旋,多少次的雪原决战,无论日军如何铁壁合围、重兵讨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了拔掉他这根“眼中钉”“肉中刺”,日伪当局曾经开价一万元通缉他,并多次派遣日本特务混入抗联内部,企图暗杀他。在一次一次的失手之后,他们对捉拿他的悬赏重磅加码,“一两肉一两银,一两骨头一两金”。

今天,他们机关算尽,终于得手了……

审讯一直没有停下来。于歇斯底里的叫嚣声中,他的耳畔还在一遍又一遍响起林海雪原上破碎的马蹄、密集的枪声,还有那一首含仇咬恨的《调寄满江红?黑水白山》:血染山河尸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想故国庄园无复见,泪潸然。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

如果最初不是叛变的抗联某军师长陈绍滨从苏联带回的那个口信,让他越境共商抗日大计,也许作为北满抗联总司令的他就不会过江而去。一年多的时间,不明不白地被扣留在异国他乡。他终于获得了一次率队返回东北的机会。紧接着,在黑龙江岸的佛山一带,他们先是攻打了乌拉嘎金矿,后又袭击了日本武装测量队,但是随着战斗形势越来越残酷,部队的伤亡也越来越惨重,任务执行到最后,又不得不再次返苏。

毕竟他乡非故乡。当机会再次来临,让他终于又回到了梦寐以求的东北战场上。可是,这遍地的陷阱与雾障,让他最终没能逃过那一双双沾着鲜血的魔掌……

审讯最终失败了。

時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就在这间冰冷的囚室里,那个长着一张娃娃脸,眉毛粗重,眼睛不大却灼灼逼人,嗓音洪亮而能言善辩,性子直、脾气暴,个子只有一米六的赵尚志,在最后的8个小时,自始至终怒视着眼前的敌人,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仍然是紧咬牙关,闭口不言。这一年他34岁。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