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记忆:我相依为命三十年的妈妈(3)

2022-09-16 19:48:23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1,没想到这么一等,竟彻底改变了我和妈妈的抗癌轨迹。 恰逢这时,有两位妈妈的好朋友出现了,他们都一致向她推荐气功抗癌这条途径,并介绍了两位李

-1

没想到这么一等,竟彻底改变了我和妈妈的抗癌轨迹。

恰逢这时,有两位妈妈的“好朋友”出现了,他们都一致向她推荐“气功抗癌”这条途径,并介绍了两位“李老师”,一位在衡水,另一位在北京。

在衡水,妈妈经常把李老师请到家里为自己和姥姥发功。后来,我又陪她去北京拜访了另一位李老师,妈妈显然认为这位李老师的“功力”更强一些,打算长期留在北京接受“治疗”。我赞成她留在北京,存有“私心”,因为一旦301医院通知有床位时,可以方便办理住院,可妈妈因抵触西医治疗,加之李老师的“保票”,对再次住院的兴趣几乎没有。

7月1日,在我的极力反对下,妈妈还是去了秦皇岛天马湖边上的元康气功中心。巧合的是,几天之后,301医院来了床位通知,我再次发动“攻势”劝她住院,却只得到“我再考虑一下”的回复。我明白这“考虑”是拒绝的潜台词。

天马湖的环境优美静谧,适合病人休养调理,但因深处远郊,周围既没有干净好吃的馆子,又没有大型超市。气功中心食堂水准差到极点,炒菜看起来像是油水煮菜,隔天早餐才会给每人发一颗煮鸡蛋,粥更是水和米粒的“强硬结合”。

那时,我工作量很大,无法天天陪妈妈在天马湖练功,只能在看望她时或通过快递寄去她喜欢的笨鸡蛋、小米、水果等。

让我意外的是,妈妈有天居然让我给她快递火腿、午餐肉,以前这些东西都是求着她都不会吃的。看着她每天都过得充实快乐,和老师功友相处融洽,精神状态愈发向上,我也开始对“气功抗癌”有了些许认同感。

2017年的春节,妈妈没有回家和亲人团聚,选择在天马湖,伴随着衡水难见的皑皑白雪,和功友们一起包饺子过年。节后,妈妈透露:天马湖气功场由于老师和运营方之间的分歧,已无法继续维持。她联系了沧州一处人气超高的气功场,很欢迎他们加入。

2月底,我把妈妈从秦皇岛送到沧州青县康泰养老中心。这就是沧州气功场所在地,她和几个要好的功友离开天马湖投奔这里,未免都有些伤感。但让我感到高兴的:一是这里的伙食标准比起天马湖不知高出几个档次;二是这里离衡水更近,无论是妈妈回家,还是亲朋好友去看望,都更方便。

3月中下旬,妈妈回家,那天是我的30周岁生日,估计她惦记这个日子好久了。我童年时光,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在生日这天召集小伙伴们到家里,妈妈为我们下厨炒菜、炖肉……我30周岁生日这天,她执意下厨炒了四道我爱吃的菜,还特意拿出一瓶红酒,母子两人一人一杯。场面温馨感人,只是未曾想到,这是我最后一次吃妈妈亲手为我做的饭。

时间一晃就到了12月,衡水到沧州的路线早已烂熟于心,我不定期去看望,妈妈不定期回家。在这看似简单的循环往复中,气功抗癌的逻辑似乎已经“俘获”了我,眼看妈妈精神充足、信心满满,她100斤体重的饭量早已超过170斤体重的我。最夸张的一次,她自己居然吃下整只烧鸡。妈妈的气功抗癌一度被亲朋好友传为佳话,很多身体不好的朋友开始向她打听咨询气功场的相关情况。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