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爱情与历史有错位,我宁愿相信爱情

2022-09-16 19:46:05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站在泾渭大地上 我底气十足,我终于来到了泾渭大地,这是三十年前中学岁月的寻根夙愿,这是三千年前祖先起步的血脉约定——我的远祖阮髡,于公元前1760年,在甘肃平凉的泾川县建立了商代方国

站在泾渭大地上 我底气十足

 

我终于来到了泾渭大地,这是三十年前中学岁月的寻根夙愿,这是三千年前祖先起步的血脉约定——我的远祖阮髡,于公元前1760年,在甘肃平凉的泾川县建立了商代方国——阮,至“密人不恭,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爱整其旅”(《诗经?大雅?皇矣》)的灭亡之时,有近一千年的忠诚与自立、附属与自强。

“阮老师,这就是阮国的祭天台!”魏先生朝身旁東边的山尖儿上一指,“当地都称它盘顶子。”他还向我介绍了国内众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和他的判断——在以祭祀为国之大事的商代,阮国能筑起如此之大、之高并且傍于泾水的祭天台,不正是为商王前来祭天、祀水而准备的吗?

我开始兴奋:“上!”

在祭天台的南壁上,我看到三个深浅不一的坑。在魏先生几近托举下,在一截树根的牵拉下,我上到了又一个平台。再往上,一级一级地寻找攀爬点,几经周折,我总算上到了盘顶子的最高处,那是一个像被刀横切过的平台,有半个足球场大小,令人惊奇的有二:一是长了几近一色的蒿草,走向枯黄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二是所有的蒿草一般高,我拔了两根,甚至根系也是长短不相上下,它们在成长着自己,也成长着祭天台原本的外形。可以想象,当年无论是殷商王朝、诸侯方国祭祀的国社,擂鼓迎社、开怀畅饮,还是平民百姓祭祀的私社,叩盆拊瓶、自得其乐,其人潮之涌,其场景之壮,合仄了遗风到唐宋照旧的景观:“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韩愈《南溪始泛三首》)。我环顾四周,切实体味到“一览众山小”,可以说在阮国、在泾川,这是离天最近的地方。

我沿着祭天台的边沿默默地走了一圈儿,思绪忽而从商代往下,既而从阮祖推后,甚至跑到黄河的发源地……零零散散,没有章法。

“下去吧?!”我在对魏先生说,也是对自己说,还可能是对祭天台说,对远逝的商代和阮国说。

我正要往下走时,突然右腿被什么深深地扎了一下,被扯着裤子不便再走,低头一看是埋在蒿草中一株野枣的树刺扎进了我的衣服,扎进我的皮肉。我几近跪势,小心地顺着刺扎的反向轻轻地拔出它,它的长度和粗壮并非一般,与它的低矮不相称,其实,它在祭天台上本身就有了高度。卷起裤腿,一颗血珠已挂在汗毛上,我用手将它刮起,猛地用力甩出,它在晨光里飞落在盘顶子的中央。尽管我从军23年,不敢谓之“我以我血荐轩辕”,但此时的这一滴血,实实在在地落在商代的祭天之台,落在了阮国祖先的崇拜之地。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吗?我不迷信,多少相信一点儿感应,哪怕过了三千多年。放下裤腿,我看到脚前躺着一块灰白色陶片。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