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渡人的船

2022-09-16 19:13:08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古渡,一只白色的小鸟用长长的腿,把自己支在历史的浩海烟波里。河流依旧,古渡已经废弃,偶尔,会有鸟声沿着石阶爬到岸上,用摊开的光芒,打捞淹没的繁华。 不远处就

古渡

 

一只白色的小鸟用长长的腿,把自己支在历史的浩海烟波里。河流依旧,古渡已经废弃,偶尔,会有鸟声沿着石阶爬到岸上,用摊开的光芒,打捞淹没的繁华。

不远处就是黄河边上的古镇,有几千人的规模,听当地的老人讲,居民多为移居的外地人的后裔,本地的原住居民,人口还不到一半,如今,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客居的人,哪些是当地的人,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他们已经相互融入,除了内心里的精神故乡,家园的概念,都一样了。

唯有古渡,还执着地保留着原貌……

石条垒起的古渡,一头扎进水里,静候南来北往的商船,一头爬到岸上,迎接四方来客。可不要小看这个普通的渡口,曾经,这里帆船林立,商贾云集。如今,都已经作为历史的记忆,凋敝在用水洗过的过往里,成为厚厚的青苔,凝集在风化的石头上。

镇上的人,习惯于在古渡张望,那一双双眼睛,洞穿的何止是时光,他们眼里,住着一部部家史。不知不觉,这里,变成了古镇人的游泳池。这也是一种传承。镇上的人,顺着记忆,沿着台阶,一步一步走进水里,踏实。

而女人们,古渡,是浣衣的最好去处。黄黄的河水,干净的石阶,把一家人所有的衣服、被褥,交给棒槌,此起彼落的回声,喊回了阳光,喊回了清洁。喊不回的,唯有生活中的杂质,还有消失了的船工号子。

“竹林七贤”用过这个古渡,镇上的竹林和客栈都在县志里活着,死了的是他们的风雅和怅然,留下的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小小的完结,生命中的小小标点。刘伶墓还在,跟他起哄的,只有荒草和发黄的风。

唐王也用过古渡,李世民在这里调兵,运送粮草,开启大唐帝国的盛世;宋人也用,北宋用它发展水运,用它抵御金兵,古渡,迎来的是岳家军的军威,送走的是金兵的狼狈和不舍;元朝的铁骑在古渡被装上船,弯刀和弓弩成为水中的倒影,所有的杀戮和征战都在黄河里渡过,所有的荣誉和耻辱随着水流,沉寂在千年的泥沙里;朱元璋的水军在古渡长大,弱水三千变成千军万马,汇集成下西洋的强大阵容,点亮了东方强国的灯盏,让祥瑞永远普照邦国;大清也是,八旗子弟旌旗猎猎,为古渡增添了雄踞一方的印记;还有民国,古渡或商或军。为商,五省通衢,货运发达;为军,沿河布防,阻挡日军,古渡是加油站,是兵员补充地,是抗战的水上枢纽。

无话可说,古渡成了摆设,它静静地卧在水里,回味着曾经的辉煌。

有一年大水,我到镇上抗洪,发现古渡的身影不见了,古镇也在汪洋一片里漂着,心里一下子就空了,猛的,有水上泽国的感觉。当大水退去,撤离的人们回到家园,古渡露出水面,坦坦荡荡的样子,在河边迎接着归家的人,幸福一下子就扑了过来,好感动!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