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人生的第一把牙刷
第一次刷牙
心理学上说,人一生的心情往往是由童年决定的。由此观之,人的身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童年决定的。中年之后,身心萧然。但我的双眼,因为从小看过太多的悲欢,任何时候见到美好的事物都不缺乏眼泪。我的牙齿更因为啃啮太多的苦难,至今还无坚不摧。
我小时候几乎没有刷过牙。那一年,到镇上念初中。班级里都是从四村八邻来的乡下娃娃,浑身都带着一股子土气和野气,不但行为顽劣,而且语言粗俗,校园里打骂闹事,时常发生,班主任陶老师既头痛又无奈。
有一天,他来上课,人到讲台,许久不翻书,而是拿很严厉的目光审视我们,那神情就像农民在审视一粒粒即将下田的种子。大家觉得,今天可能有事,全体哑然,以待下文。大概过了足足五分钟,陶老师开始发话了:“今天给大家上堂卫生课,卫生搞不好,我看文化课也该停了。”大家先是面面相觑,紧接着就都朝地下看,陶老师说:“我说的卫生不是指教室卫生,而是指个人卫生,尤其是你们的口腔卫生。”
我当时就听出了弦外之音,话中有话,还未来得及细想,他又叫我们张开嘴,龇龇牙。结果,全班露出了一片“灿烂”的黄牙。紧接着,陶老师又说:“每天都刷牙的同学请举手。”结果,除了几个家住镇上的女同学,男生举手者寥寥无几。这堂课,他给我们下了个“硬指标”,规定我们以后每天都得刷牙。下课后,我们都说,陶老师真怪,管得真宽,干吗跟我们过不去。但经他这么一顿整治,同学们都纷纷刷牙了。
早晨起来,拎着毛巾、牙膏、牙刷,大家纷纷跑到学生宿舍前的清水河的石阶上,刷得一片“咕咕”直响,个个弄得满嘴雪白的泡沫,很像童话中银须飘逸的圣诞老人。
那时,我家很穷,除供我上学吃穿,几乎没有钱可花。我回家要钱买牙膏牙刷,父亲吼我:“学习要紧,刷不刷牙是小事儿!”又把我撵回学校。我的黄牙依然,时间一长,看见同学们都露出了白白的牙齿,我真羡慕。我只能像保守一桩秘密一样紧闭着嘴,以使家丑“不去”外扬。渐渐地,我的说笑声少了,成天变得忧郁寡默起来。
一天早晨,陶老师来到我们宿舍,催促我们抓紧洗漱上操,今天校长训话。突然,他伸手塞给我一个塑料袋子,我打开一看,是一袋牙膏和一把牙刷。我记得那是一支叫“芳草牌”的牙膏,尤其是那把牙刷,白色的刷毛和蓝色微微弯曲的刷柄,整个儿像玉琢的一般可人,这是属于我人生的第一把牙刷。
那天早晨,我第一個跑到河边。遥望远方的龙穴山云雾缥缈,近看金大河水汽氤氲,我这个农村出来的孩子,突然间有了远大的理想,也突然间有了感恩之心。我激动不已,刷着刷着,滚烫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它的咸涩和牙膏的香甜掺杂在一起,至今还能清晰地回味出来。长到十四岁,我才第一次刷牙,我要刷去牙齿上的污垢,我更要刷去笼罩在我心头上的阴郁。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