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猎手终结者(31)
猎猞
时令已到小雪。小雪这一天,林区恰恰下了一场大雪,山上雪深没膝,有些胆大的野兔甚至跑到村民院子里觅食。金虎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白黑两色的山峦自言自语:“是时候了。”
“我早就在等着这一天。”苗魁说,“吉鳌昨天晚上朝我笑了,我估摸好运来了。”
“我自己去,”金虎说,“你是有身份的人,还有企业要管,不能出事。”
尽管苗魁不是很情愿,但金虎的话很实在,何况自己进山不但帮不上大忙,还容易暴露目标。他只是担心金虎的钢丝套能不能奏效。胡所长正忙着破盗伐案无暇注意金虎,老天爷又帮忙赐了一场大雪,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一定要助金虎一臂之力,完成这谋划了近半年的獵猞计划。
金虎自己进山,反穿一件羊皮袄,戴一顶貉皮帽,这是祖辈狩猎的装束。反穿皮袄容易雪地藏身,貉皮帽可以伪装成猎物同类。金虎抱着一只羊羔,小羊羔不知道主人带它去干什么,很不情愿地挣扎着,金虎将它绑住四蹄,然后像抱孩子一样抱在胸前。
“别怕,”金虎拍拍羊羔的头说,“很快就会回来。”
所去之地自然是四方台,金虎相信自己的直觉。
他先去了那棵山楸树下,走到白雪覆盖的红獒坟包前,默默站了一会儿,然后信心满满地说:“瞧好吧,我会把它拎到这儿来的。”
大雪掩盖了原本凸凹不平的山地,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不敢把脚落得过实。跋涉的小心比不上躲避电子监控的担心,他只能不停地留心前面每一个可疑的树杈,有的似乎像录像设备,绕过去一看,结果是个树瘤,就这样小心翼翼地前行。路上,他看到了许多觅食的野鸡,一处山泉边的椴树上甚至落满了飞龙,雪地上不时可见野猪、狍子的足迹,足迹很有规则也很新。看到这些久违的足迹,他很激动,沿着这足迹追下去,不用很久就会追上猎物。但他不能驻足,好猎手最重要的素质是目标专注,自己的目标是那只猞猁,万万不可分散注意力。
大雪覆盖的四方台格外静谧,原始森林神秘的氛围被大雪渲染得愈加扑朔迷离。他摸了摸靴筒里的攮子,这是唯一防身武器,关键时候要用上的。观察周围是猎手的下意识动作,他抬起头四处打量,忽然在一棵柞树树杈上发现了一个小型视频监视装置。他暗暗吃惊,看来胡所长早就注意四方台了,前几次来的时候,还没有这个装置。他找到镜头盲区上前看了看,发现监视装置没有红灯闪烁,估计是很久没有换电池,监视器无法作业。他松了口气,盗伐案追得那么紧,胡所长一心哪能二用,想必把这个监视器给忽略了。
转身离开时,他的目光停留在远处一片嶙峋的小石砬子上。夏季因有树木枝叶遮挡,这个石砬子并不醒目,冬季树叶落尽,这个灰黑色的小石砬子就在白雪中凸现出来,像雪地里卧着一群野猪。他知道猞猁喜欢在石缝或岩洞栖息,便悄悄地走过去查看。因为雪地上没有足迹,他断定石砬子下不会有猞猁藏身,但他还是把那个双排刺项圈拿出来戴在脖子上。猞猁和狼这种猛兽首先会攻击人的脖子,有了项圈至少可以保护脖子。他甚至想,如果真有猞猁扑出来,他就与猞猁肉搏一番,虽不能保证徒手制服猞猁,但他靴子里有攮子,狭路相逢勇者胜,不信这家伙会有三头六臂。搏斗才有快感,如果一枪击倒对手,复仇的过程就变得乏味,若能徒手打败猞猁,那么他将创造整个林区又一个奇迹,赫赫有名的一枪飚也就从此转化为徒手猎猞的林区武松。那个时候,胡所长会怎么看?恐怕黄眼珠就会变成蓝眼珠了。他摸了摸脖子上的项圈,上面的狼牙钉密集尖锐,红獒的悲剧不会在自己身上重演。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