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出门最怕夜路(2)

2022-09-17 16:23:4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一个人的归途,二 如怡,你该叫甘如饴,你太甜啦! 大家都喜欢她。她刚从医学院毕业,地道的湖北妹子。有人讲她,是一个微胖的,说话甜甜的女孩儿,又白,又甜,

一个人的归途

如怡,你该叫甘如饴,你太甜啦!

大家都喜欢她。她刚从医学院毕业,地道的湖北妹子。有人讲她,是一个微胖的,说话甜甜的女孩儿,又白,又甜,一个“胖白甜”。

急诊科同事都这么喊。她甜甜地应着,不以为忤,但还是觉得胖了不好,就努力减肥。可珍珠奶茶、炸鸡腿、甜甜圈的魔力太大,几天不吃,馋得睡不着。

其实,如怡只是不想让别人难过。十五岁那年,她父亲去世了。父亲是消防员,救火牺牲的。母亲改嫁后,她跟着奶奶过。她那会儿上初中,发誓长大当消防员。上高中后,她听说女生去消防,也难得上前线,就转向投考医学院。

她的成绩不坏,班主任苦口婆心劝她,别以为医生光荣高尚,也有危险,那也是战场。如怡不服,说,救人总比害人强。话虽如此,但医学院解剖课,别的同学都云淡风轻,捧着热腾腾的方便面,指指死尸内脏,点点尸体器官,她却吐得五荤八素。在实习期间,她被分到急诊,陪着病人哭。病人家属不哭了,她的哭声还盘旋不绝,比亲属还伤心。有人就劝,转行吧,你心太软,胆太小。如怡不应承,笑嘻嘻地说,坚持,再坚持坚持就好啦。

她毕业后到区医院上班,主动要去急诊。旁人不晓得她的想法,只看到这胖姑娘心肠好,心思细,不偷懒,慢慢就接受了她。急诊科十三条“男将”加“女将”,除了她和杜宾,都成了家。主任老胡脾气不太好,可偏偏对如怡不错。有人说,如怡长得像老胡女儿。也有人说,胡主任闺女死得早,他是爱屋及乌,“移情型父爱”。

说这话的是杜宾,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医,比如怡早两年分来,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平时爱看书琢磨事。他不苟言笑,实际也是热心肠。两个人年龄相仿,比较谈得来。他们都喜欢薛之谦,爱打手游,看日本动漫和网络小说。杜宾喜欢推理悬疑的《十宗罪》《法医秦明》,如怡却是铁杆“后宫迷”,最爱“大女主”的《甄嫘传》《芈月传》。

年前市里就有新冠肺炎的消息了,但尚未确定。区医院也动员,发热门诊收治很多病人,急诊不停加班。老胡脾气更暴躁了,谁上班不戴口罩,不勤洗手,都被他一頓臭骂。工作一年多,如怡都没休过假。眼看到年根,奶奶身体不好,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去年还放了支架,大半时间都歪在床上。如怡想回去,犹豫了几次,没说出口。

老胡看出点儿端倪,问她,想家了?

如怡想笑,可眼圈红了,指甲使劲挠手心,没说。

老胡摘了口罩,眼圈黑黑的,说,早去,早回。

如怡支支吾吾地说,我没想回,领导安排我春节值班吧。

男将都在,莫得啥问题,老胡目光有些柔和,又说,你一个小姑娘伢,早点儿回去陪奶奶,医生也是人,也要过春节。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