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小辑:一级青石台阶(8)

2022-09-17 16:14:08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地宫里,新中国成立后,零陵行署就设在万石山以东、东山以西。行署坐西朝东,原来的大门比零陵地委的大门还要气派,门口有解放军站岗。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地宫里

新中国成立后,零陵行署就设在万石山以东、东山以西。行署坐西朝东,原来的大门比零陵地委的大门还要气派,门口有解放军站岗。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地委行署为解决东风大桥的交通瓶颈问题,决定将行署搬迁到几百米外的东山东麓,从大桥东端劈开万石山经行署原址,修建一座立交橋跨越中山路再修建一座有楼台的隧道穿越东山,经行署新大门往东外延。行署搬迁新址后,一条新路(今潇水中路)开始动工兴建。1987年的一天,施工人员在原零陵地区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今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北侧的万石山推土时,发现了一块石碑,它为明代石刻,石质,灰白色,长255厘米,宽105厘米,高35厘米。碑上所刻文字,分为上下两截,上截刻天启元年(1621)湖南按察使副使兼布政司参议分守上湖南道张孝所撰的题名记序言,500多字,介绍了朝廷设立上湖南分守道的由来及题刻此碑的原因、意义。下截刻了自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至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之间的104年里,历任上湖南分守道的道员名单,共43人,约有1200多字。石碑出土后,为了不影响施工,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它运到了零陵文庙内进行保管。若干年后,经专家鉴定,它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零陵古城的宝贝。

新世纪之后,我曾多次去零陵文庙参观。当我在零陵文庙大成殿前左边台阶下看见这块被玻璃罩呵护着的石刻时,心里不禁感慨万千。追溯它的前世今生,也有这样那样的喟叹与惋惜。

永州地处湘南,是荆楚至岭南的水路要道,也是湘桂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这里水清石秀,历代流寓者甚多,因而形成了遗存完整、数量丰富、成线成片的摩崖石刻群。至于活碑石刻,为数也不少。关于官员题名,文献上也有些许记载,比如康熙《永州府志》就载有永州知府赵儒(号渭北,华阴人)于明嘉靖年间写的《永州府职官题名记》。对比赵儒和张孝的题名内容,应该说,赵儒的文采不输于张孝,遗憾的是,尽管当时有勒碑的习惯,但我们不知道赵儒有没有叫人将该文刻成石碑。所以,到目前为止,永州境内出土的题名碑刻仅有张孝的上湖南分守道题名记这一块。

分守道是明代的一种官职。明朝把全国划分成10多个省份,每个省划分成为若干个府和直隶州,州府下辖若干数量的县。每个省份又建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相互制约的模式。明朝的道台非常复杂,分为很多类型,例如分守道、分巡道、兵备道、督粮道、提学道、清军道,等等。在所有的道台中,分守道、分巡道和兵备道最常见,它们介于省、州之间,分别隶属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一个布政司(相当于省政府)里要划分出好几个监察区“道”来,而一个“道”有可能要管辖与监察好几个府。通常来说,凡是由布政使司里的左右参政、参议等佐官分管与监察几个“道”的钱谷粮税之类的,这类专业的“道”叫“分守道”,凡是由提刑按察使司(相当于现代省检察院或省法院)里的副使、佥使等佐官分管与监察几个“道”里的刑狱之类的,这类专业的“道”叫作“分巡道”。由于是监察官员,而不是行政官员,对于道台的选拔有很高的标准,一般选择清流进士担任。此外,在地位上,监察官员也高于行政官员。这种设置,有点儿像上世纪50年代初,湖南设立的湘南行政区,介于省、地之间,一个区管了衡阳、郴州、零陵三个地区。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