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大巴山里的瑰宝

2022-09-17 15:53:35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漆匠,漆树是大巴山里的瑰宝,有的生在自家门前,有的生在岩上,有的长在潮湿密集的灌木林里。漆籽榨出油来可以用来做蜡照明,可以烹炒一些小菜。生活困难时,漆籽磨成

漆匠

 

漆树是大巴山里的瑰宝,有的生在自家门前,有的生在岩上,有的长在潮湿密集的灌木林里。漆籽榨出油来可以用来做蜡照明,可以烹炒一些小菜。生活困难时,漆籽磨成面也可以食用。但更珍贵的是割出来的生漆,无论在本地还是邻近的万源达县都是抢手的紧俏货。

祖父是一个有经验的漆匠,一个知道收割漆树更懂得养护漆树的漆匠。

一棵漆树就是一个漆匠的一口衣食。在没有多少经济来源的农村,有一片成块成林的漆树就弥足珍贵。好多农家都是任漆树自生自灭,但是祖父总要给他们松土施肥,而且漆皮不开裂,不会伤树割口。祖父除了把自己家的漆林管理得年年丰产增收,还在没有割漆以前就开始谋划盘到别家不割的漆树,甚至在头一年就暗暗调查。踩线路,打主意。

“谷雨上山看漆源,立夏动手把架拴,夏至除皮要放水,叶茂开刀割漆忙。”漆路从谷雨开始砍割,一直到刮皮放水后还要不停地修葺,就是正式开始对漆树收割了,还要不断地砍割跳出来的马刺和葛藤,才能确保漆路的通畅。漆路是漆匠在山里夯着雨水踩出来的。山里面本来四通八达都是茅草灌丛,下雨天就是顶着斗篷披着雨衣也要打湿一身衣裤。为了便于行走,漆匠在有漆树的地方用弯刀放倒蕨类马桑,四通八达地砍出一片开阔。山山相连,翠岭相通,既方便了自己,也为别人提供了方便。在山里绕着沟沟峁峁,路不便捷,就把漆树闲置了。浪费了资源不说,有的树还会被胀死。

割漆的头一天,祖父提前准备好漆刀、刮刀、漆笕等割漆必备的工具,夜里鸡叫的时候趁着凉快就进山了。六七月的天气,正是昼长夜短酷暑难耐的时候。趁着早,祖父提着装着漆刀和做漆笕的楠树叶子的竹篮和饭兜,独自一人进入深山老林。那时鸟鸣山幽,清风习习,凉爽潮湿,空气带着湿漉漉的潮分,正是出漆的好时光。祖父割漆手艺精湛,心细如发。先上刀,后下刀。拿刀稳,下刀快,提刀利落,刀取丝掉,口齐无渣。祖父手艺熟稔,不拖泥带水,不多补一刀,每一刀都能见木不伤木。看祖父割漆,就像一位高明的庖丁挥舞着刀子在娴熟地解剖。不几刀,祖父就在一棵树上扎出无数的柳叶弯眉,鱼尾牛鼻。

很多漆匠都在树茂林深荫翳凉爽的黎明时分,踩着晨露接着树叶上滚落的水珠开刀放漆。这个时段,不但人精神有力,而且漆树也十分精神,漆液流量更大。也许是漆树更喜欢回馈勤劳早起的人,心情愉快地多流出几成漆液。一旦阳光太大,人增加了惰性,少了力气,养着瞌睡,不仅上树危险,漆液流量也会少上几成。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