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长发凤眼的女人(5)

2022-09-18 20:58:1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我们能忍受多少疼痛,那场演出结束后,方平被市电视台请了去,又在电视上如法炮制了一遍《我和我的祖国》。在周围人眼里,方平一下子成了名人,他有时也不禁自鸣得意。

我们能忍受多少疼痛

那场演出结束后,方平被市电视台请了去,又在电视上如法炮制了一遍《我和我的祖国》。在周围人眼里,方平一下子成了名人,他有时也不禁自鸣得意。家里人对他的态度好了起来,让他跟秋燕散伙,说现在有好几个大妈、媒婆都上门提亲呢,秋燕是个残疾,可不能让她拖累咱一辈子。方平没吱声,他在家里已经沉默惯了。平时没人在意过他,现在突然热心起来,还不是在他身上看到了更多可能。秋燕这边也不消停,先是母亲含沙射影,说你本来就配不上人家,现在更不配了,你还是收收心吧。秋燕笑笑,对***说,您老放心吧,方平是不会变的,我知道他。母亲“切”了一声,虽不再说什么,意思却很明显,你一瘸子,这辈子也就是个逆来顺受的命,认不认都一样,由不得咱。母亲都已经替女兒的一生心灰意冷了,秋燕却从没这样想过。倒是跟秋燕年龄差不多也还没出嫁的小姨妈跟秋燕的心思是契合的,撺掇秋燕要抓住方平,说这小伙子刚开始还真没看人眼,一副逆来顺受窝窝囊囊的样子,根本配不上你这漂亮迷人的脸蛋儿,现在看看,顺眼多了呢。秋燕就揶揄姨妈,姨妈捏了一把秋燕的脸蛋儿,说,你正经点儿,可不能让到嘴的鸭子飞了。姨妈还悄悄地问秋燕生米煮成熟饭了没,如果还没,那可得抓紧。秋燕垂首摇头,姨妈急得在屋子里打转,给秋燕出各种主意,好像是她自个儿的终身大事似的。

接着,区文化馆的领导就去无线电厂找方平了,说想把他正式调过去,征求一下他的意见。方平犹豫不决,去跟秋燕商量,秋燕当然一百个赞同,但方平有些苦恼,说现在厂里给他涨了工资,比到文化馆的工资高出两倍呢,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没想市歌舞团人事部主任又去了方平单位,了解了一些他的基本情况,回去后就发来了一份商调函,要把方平调到市歌舞团去工作。这次方平动心了,揣着商调函跑去找秋燕,秋燕激动得热泪盈眶,捧着方平的脸狠狠亲了一口。没过几天,方平又来秋燕家,却一脸沮丧。秋燕问什么情况,方平说不去市歌舞团了,秋燕忙问为什么,方平欲言又止,秋燕只好忍住,沉默了一会儿,秋燕嘟囔说,他们这算什么,先是主动下调令,结果又看不上咱了,看不上拉倒,咱还不稀罕呢!方平有些烦躁,撇下秋燕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方平都没来看秋燕,也没有电话。秋燕想打电话给他,几次抓起话筒,又都放下了。她隐隐感觉到一些什么,瞅着自己萎缩的两条小腿,一层阴霾罩上心头。

这期间,秋燕想拾起双拐。她有些害怕,也许自己仍然要像小时候那样,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解决所有问题,没有任何支撑,即便是生身父母,也没在意过她的行走问题。她咬牙用双腿走路,一瘸一拐,十分吃力,膝关节磨得生痛。她觉得拐杖那种东西配不上自己的人生,它们不应该出现,但现在她可能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了,她需要一副拐杖。这天上午,她来到残疾人用品商店,为自己精心挑选了一副,拄着拐走出商店。街上人来车往,秋燕低头看了看,双手握紧,向前奋力走去。拐杖敲击地面发出“笃笃”的声音,肿胀的膝盖更加痛了,痛得满头大汗。秋燕走着,一阵大风吹起了她的围巾,遮到脸上,挡住了视线。她停下来,抓着围巾抹了一把额头,又抹了一把双眼。她知道,自己的汗水没有泪水多,她也知道这泪水多么的无辜,哭泣有什么用呢?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