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我家的多事之秋(6)

2022-09-18 20:47:0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花开的声音,新房是五间,中间三间,两头各一间,有走廊,走廊两侧各一个柱子,贴了浅蓝和粉红相间的瓷砖。新房落成后,不仅我们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来参观,还惊

花开的声音

新房是五间,中间三间,两头各一间,有走廊,走廊两侧各一个柱子,贴了浅蓝和粉红相间的瓷砖。新房落成后,不仅我们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来参观,还惊动了附近几个村子里的人。走街串巷卖豆腐、豆芽的,修鞋、磨菜刀的,一天总要来几拨人。母亲像个外交大臣,一天到晚接待不同的来宾。院子里盛满了笑声,母亲比生林胜利时还高兴。

父亲把木匠请到了家里,给我们打家具,两张床、一套大衣柜、八仙桌,还要做门窗。木匠和父亲因为姑姑,关系很近。父亲买拖拉机时,木匠拿出了全部积蓄,木匠计划办木器厂时,父亲偷偷写信给姑姑。姑姑做临时工,他們两个人都有工资,姑姑征得姑父同意后,把存款全部打回了老家,给了木匠。

我家的事对于木匠来说都是大事,他没让徒弟们上手,亲自上阵,给我家的门窗做的是手工雕花。木匠做了二十多天。等到结账时,他只收了木料钱,父亲和木匠推来搡去,手工费终是一分未收。母亲留木匠吃饭,做了几个小菜。几杯白酒下肚,木匠说,我能为林家做的也就是这些了。说这话时,眼里闪着泪花,强忍着没有掉下来。木匠的心,大家都懂。

姑姑几年后回乡探亲,父亲和母亲开着拖拉机到火车站接姑姑。姑姑听母亲讲村子里的新鲜事,说现在很多小伙子、小姑娘都谈起了自由恋爱,日子越来越好了。母亲还说,现在实行计划生育,思想先进的人家响应号召,生完二胎就不再生了,也有顽固到底的人,偷偷摸摸生。母亲小声说,你不如再养一个,抱养个女娃很容易,从小养起来的亲。姑姑说,过几年再说吧,我现在有格格了。说罢,亲了一口抱在怀中的女娃。

姑姑这次回家探亲,带回来一个四岁的女娃,女娃是个孤儿。奶奶先是高兴,后是忧心。奶奶说,收养个孩子好是好,说不准就能带来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四岁了,保不准就记事了,长大了万一和你不亲怎么办?

姑姑说,凡事尽心,以后怎样那是以后的事。

日子富了,规矩也变了,家里有客人时,女人和孩子可以一起上桌吃饭,这是我们最看重的事,也是最开心的事。村子里男人打女人的事情也少见了。小西村出了两个大学生,这是大喜事。但是姑父说,林秋叶以后比她们还要厉害。这句话我同意,因为我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我在小学时连跳两级,是乡里的名人。

姑姑收养的格格一直长到七岁,姑姑也没有开怀生娃。我听说过姑姑不育的版本有很多,有人说姑姑和木匠好时,两个人在小树林里干过坏事,怀过孕,姑姑喝核桃汁流产落下了毛病。也有人说,姑姑和木匠好时怕怀孕,听信了一个巫婆的建议,把镜子后面的水银用小刀片刮下来冲水喝,导致终身不孕。直到今日,我们也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那个答案永远地埋藏在了姑姑的心底,它会陪伴姑姑走进坟墓,在黑暗的角落里发出最后一声叹息。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