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记忆:村里第一个考上中专的姑娘(2)

2022-09-18 21:18:15 来源:忠言堂 作者:秩名
导读:豆寇,我把课桌上高高的一摞书本,从左边一本一本转移到右边,又从右边一本一本转移到左边,如是再三、再四,终于挨到同学们都走完。我回头看了看那个空

豆寇

我把课桌上高高的一摞书本,从左边一本一本转移到右边,又从右边一本一本转移到左边,如是再三、再四,终于挨到同学们都走完。我回头看了看那个空空的座位,那该死的家伙,不知什么时候溜了。

我小偷似的摸出教室,在漆黑的小道,战战兢兢地往目的地走去。原本喜欢得不得了的一双皮鞋,现在却痛恨无比——每走一步,都要发出刺耳的声响,我把脚步放到最轻,几乎是踮着脚尖走,还是免不了不留神就发出咚咚声,吓得人心惊肉跳。见面后,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

事情并没有按我预计的方向发展,或许是我们都过于紧张,只顾自己的感受,完全没明白对方说了什么。总之,自此后,我每天都会按时收到一张字条。

“老地方见”,是同学们私下最流行的语言,谁被老地方见了,必然要被津津乐道一番。真不敢想自己被安放在白炽灯下,被人议论,深入探究。不敢想,不敢想啊!一见这几个字,虫蚁就簌簌爬上身,边爬边吐出丝,又凉,裹得又紧,天哪,快要过敏了。

由于事情过于惊悚,独木难支,我悄悄向同村来的姑娘们求援,结果引来一番热议。“我觉得他长得不错呀!”“我不喜欢这类型的,我喜欢的男生必须是……”然后就是她们对迟迟没有出现的男朋友,对美好人生长画卷的描述。我差点儿没晕死过去,早知这样,不如孤军奋战算了。

几经折磨后的一个夜晚,我躲在一个僻静的角落,打着手电筒,给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信在一张草稿纸的背面完成,字迹奇丑无比。信中写了什么,已经全都不记得。

初中三年时间已经过半,我越来越烦躁。想留在城里,唯一的出路,就是考上中专。

我们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学习。下午匆匆吃完饭,拿着课本出校门,沿学校近旁的护城河一路背诵。周末,我们穿过十字街,沿着北街,经过照相馆,走到田野里,在田埂上背着越来越有趣的课文。

成绩和田野里的庄稼一起疯长,原本最痛苦的数学,也生发出无限兴趣,走迷宫似的,曲径通幽终得柳暗花明。班主任像意外捡了个宝,原本不抱希望了的一个学生,竟然势如破竹,短短时间跑出惊人速度,惊喜一展无余。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考时,我们仨的成绩都超过了中专录取线。那个年月,考上中专就等于进入了干部队伍。我爸高兴得不得了,他原本已计划让我留级,没想到竟然成功逆袭,成为多年来村里第一个考上中专的姑娘。

填报志愿时,我犹豫了。中专还是高中,真是个两难选择。中专,三年后就有正式工作,离开农村指日可待。可心有不甘,想继续攀登,想上大学,想走得更远。

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我像一个赌徒,拿定了一定要读高中的主意。这个主意使我和我爸的关系出现了很大问题。我爸认为,我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考上中专已是幸运,再读高中,结果实在无法预料。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