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渔家的汉子
幹孃
陈涛的父亲是一个粗壮的渔家汉子,下海捕鱼时不慎落海,直到现在,山坡上留的还是一座衣冠冢。
陈涛娘儿俩相依为命,靠母亲在渔村里给渔船理网、帮鱼贩剖鱼鲞打些零工,把他拉扯大。陈涛性格倔强,最痛恨别人叫他没爹的孩子,为此没少和别的孩子吵架,加上学习成绩差,萌生了退学的念头。他要去打工,多少能够赚钱补贴家用。
母亲自然不同意。几天后,班主任章钰老师也知道了当晚娘儿俩抱头痛哭的事,面对这个没了爹的孩子,章钰老师心生怜悯,再次上门,好说歹说,把打算退学的陈涛招回到学校读书去了。临走时,章钰老师还向陈涛母亲要了一张他父亲的照片。
陈涛回到学校的第二天,放学后,章钰老师在教室里和陈涛进行了一次长谈,足足有两节课的时间,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只是有同学看见,陈涛泪眼婆娑地跪在地上,课桌上放着他父亲的遗照。
六年级下半学期,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育达标考核,陈涛在参加沙坑跳远考核时,沙子溅进了眼眶里。陈涛对谁也没说,直到眼眶红肿成严重结膜炎,医生把他的眼睛都包扎起来,他才说出了原因。那几天,陈涛没有回自己的家里,而是在学校章钰老师的宿舍外间搭了个床,章钰老师像照顾自己孩子似的照看着,除了辅导他学习,每天还按时给他换药膏,自己烧好饭菜再给他送来,甚至喂着他吃。
陈涛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被学校推荐进入县城初中读书。
但是,命运似乎专门和陈涛过不去,在他进入县城初中的第二年下半学期,他的母亲突然一病不起,拖了几个月,竟然撒手而去。相依为命的母亲走了,唯一的亲人也没有了,陈涛的天塌了下来。
一晃,陈涛初中毕业了,却死活不肯再上高中,干脆连升学考也不考了,坚决不要再花章钰老师的钱去读书。章钰老师反复做他思想工作,耐心对他说,政府拨给他救济补助,根据他的情况,高中的学费也可以减免。但是陈涛第一次拒绝了章钰老师的话,意志坚决,不读了就是不读了!一定要去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夏天的一个下午,陈涛照例独自摇着舢板趁着落潮去渔村外的湾口浅海收张网,把布下的张网拉上来,倒出网袋兜里的渔获物。张网所得的渔获物,一般都是些小虾米,偶尔也有些鲻鱼和螃蟹,绝少有其他大的经济鱼类。下午三点多,天空突然刮起了雷雨风,海天间霎时昏暗一片。陈涛心里发怵,放弃了倒网作业,赶紧逃回来。此时恰逢落潮返涨,风推浪高,陈涛使出吃奶的劲也没见得舢板移动多少。突然,“哗”的一个浪头打来,把陈涛扑倒在舢板里。更要命的是,握在手里的那支橹,一脱手被打到海里去了。陈涛心里恐惧起来:完了,完了,没有了摇橹的舢板,漂在大海上和一片树叶没什么区别。陈涛绝望地在小船舱里坐了下来,随着海浪的颠簸,只能远远地望着岸边,希望有船出来救援。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