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记忆:二十年前的往事

2022-09-18 21:17:57 来源:忠言堂 作者:秩名
导读:凭什么你长得那么好看,那是20年前的事了。 2000年,县里“三讲”党性党风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要从报社抽调文笔好的编辑记者到办公室工作,主要是写材料。我那时候年轻,20岁刚出

凭什么你长得那么好看

 

那是20年前的事了。

2000年,县里“三讲”党性党风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要从报社抽调文笔好的编辑记者到办公室工作,主要是写材料。我那时候年轻,20岁刚出头,写材料从来不觉得累,报社的工作程序大多数时候是编采合一,因为大部分自然来稿不得要领,不符合版面要求,很多稿件都是自己动手写,任务最繁复的时候大家都是白天采访加排版,晚上写稿,加班是常态,那时候还不是电脑办公,稿子是手写稿,版面是在图纸上自己设计、反复修改,拿到照排车间有专门的打字员排版。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还没有近视,在报社工作几年下来,我的近视达到了500度。500度的视力换来了一点儿虚名,因为写的稿件很多,方圆30里的小县城,竟然成了个知名人士。抽调前,组织部还要到我的原单位去考察,直到确定被抽调去工作了,我方才知道。

“三讲”教育办公室设在组织部,工作安排由干部科统筹,我就这样认识了40多岁的李科长。

组织部,对于那时青涩懵懂的我,是一个仰望的地方。我对组织部的认知,仅限于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因为写得了各种难度的材料,也吃得了苦,“三讲”办公室交给的任何工作和材料任务,我哪怕是整夜不眠,也要赶在第二天一早准时上交,而且必须是高标准高质量,所以,组织部几个需要写大量材料的科室都非常热烈地欢迎我。半年集中办公结束,李科长极力举荐,把我从报社调到了组织部工作,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事,我竟然能够和我所敬重的李科长成了同事,且同事的时间长达11年。

李科长有一双儿女,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她的人生,一度被小县城视为传奇,怎么可以这么成功?这么好命?对于李科长的传奇,我从来不觉得是个意外,我相信这是上苍的回馈。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抱怨命运,却不知道命运其实全掌握在他自己手里,一个人生命的所有结果和所能达到的高度,都是他自己的修行所致,一味拼命地盯着别人的生活,甚至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地去诋毁或者陷害别人,更是会折损完他的好运气。有的人一辈子都悟不透这个道理,你如果凡事想好,先要存一份善念好心,自会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云转,常逢喜事常遇贵人,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能成真。如果心不善,老想着攻击谁陷害谁,只会让自己永远沉沦。

80多岁的老母亲,多年吃斋念佛,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有时候和她聊聊,忍不住牢骚两句,她总是说,千万别抱怨,这就像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都不行,你的人生应该有这些坎,如果少了这一回,打马挑担都得往回折返,再补上。如果我忍不住骂哪个人,母亲就说,千万别骂他,你不骂,罪孽在他身上,你骂了,他的罪孽就消了,反而是你有了罪孽。有老天在呢,你什么都不用操心。渐渐长大了,觉得母亲的话渐渐迂腐陈旧,再渐渐长大,直到自己也慢慢老了,才知道,母亲是一个哲学家。一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四世同堂,母慈子孝,老幼祥和,这是母亲一世的修行所得。母亲80多岁了,白发尚少,多半乌黑,每天和街坊邻居打趣玩笑,一派天真。人家在建筑工地上干装卸的活儿,她问,我能干不?邻居们说,你问问你的宝贝大孙子去吧,这个事你孙子管,他让你干你就干。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