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童年的自己
古黄河的女儿
1
沙苇出生在秋天,古黄河两岸芦苇荡漾,芦花纷飞。那是一个名叫睢宁的小地方,六百多年前,黄河在这片土地上奔腾过。黄河任性霸道,淮河安静温顺,黄河欺负淮河老实,多次鸠占鹊巢,抢夺淮河人海之道。黄河肆无忌惮,想改道就改道,想泛滥就泛滥,泛滥之后留下白花花的盐碱地。贫瘠荒凉的苏北盐碱地,除了种植蓖麻和红薯,什么庄稼也长不好,但是老天让它长出了大片大片的芦苇。北风乍起时,苇絮铺天盖地,像漫天的雪花,童年的沙苇总是盼望能变成芦花飞向远方。沙苇忘不了她的父母和舅舅,每年秋天,他们都会到芦苇荡打芦花,回家后用芦花编织成草鞋,然后去集市里卖,攒下来的钱,全给了大哥,大哥是全家的骄傲,进了睢宁最好的中学,成绩优秀,肯定会考上大学,改变自身命运,荣耀家族和祖先。
沙苇也想读大学,但是沙苇没有这个命。很多年后,沙苇总是会想起何老师,她小学时的美术老师,给了她最初的梦想和快乐。那个年代,苏北农村的小学校舍破旧简陋,教室里到处都是破洞和裂缝。操场边的槐树下,搭了一栋低矮的木头房子,那就是学校的简易画房,凡是有美术天赋的小朋友,每天下午,放学铃声一响,何老师在画房里等着他们。卡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是他们的五彩世界,照亮了沙苇的梦。
何老师是怎么看上沙苇的?何老师有次上美术课,让同学们自由发挥,想什么画什么,沙苇用铅笔画了风中的芦苇,然后又画了个古代美人,美人面朝摇曳的芦苇,似乎在期待远方的人,虽然看不见她的脸,但能感受她无限的惆怅和忧伤。沙苇的同桌是个小男孩儿,他叫林城,画了两个将军身着盔甲,骑着战马在厮杀。沙苇说,我知道你画的谁。林城说,我也知道你画的谁。沙苇说,你画的刘邦和楚霸王。林城说,你画的是戚姬。
戚姬的故乡,也是他们的故乡。沙苇小时候便听奶奶讲过,刘邦被项羽追杀,逃难的路上与戚姬相遇在芦苇荡,戚姬把刘邦藏进了枯井,把战马藏进了芦苇深处。等项羽的追兵赶来,戚姬淡定从容地指着前方说,那人早已骑马远去。美人救了英雄,英雄情深义重,刘邦许给戚姬承诺,等战争结束了,一定要来接她回家。沙苇从小听村子里的“拉魂腔”(也叫柳琴戏)长大,曲音袅袅,绕梁也绕耳,她能悠悠唱出:“妾年二八颜如花,闺中歌舞未终曲,天下死人如乱麻,汉王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栊人已荐……”
何老师挑了沙苇和林城进入美术班,那是沙苇记忆里闪着金光的片段。春天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槐树,斑驳的树影一跳一闪,闪进采光不太好的简陋画房,落在沙苇的画纸上,卡纸上是她创作的《梦中的首都》。初稿受到了何老师的赞扬,何老师还建议她,天安门上空的一群和平鸽,颜色不一定要用白色,可以用亮灰色,太阳公公呢,可以再高一点,如果要突出天安门,长城画小一点,再往后走,再往后走……沙苇记得,林城也画了北京,画了天安门,画了风筝和彩虹,但是沙苇能感觉,何老师更偏爱她的画。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