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童年的自己(2)
古黄河的女儿
何老师已经跟睢宁县教委联系好了,在“六一”前选出最好的两部作品,随“睢宁儿童画”到北京参展。就在沙苇潜心修改《梦中的首都》时,一个不幸的消息像暗夜里放出来的野猫,一口咬痛了她——父亲的关节炎愈发严重,不能下地干活儿了,家里缺少劳动力,她必须辍学帮助父母。天经地义,农村女孩儿存在的理由就是供养家庭。
苏北农村一贯重男轻女。她五岁那年,便跟着奶奶到地里给父母送水送饭。那日,小沙苇看见古黄河上漂来一个木盆,木盆里睡着一个女婴。奶奶说,肯定是父母嫌弃的女孩儿,不想养了,企图有好心人能够收留。那女婴还有气息,沙苇让母亲把孩子抱回家,但是爷爷不准收养,从哪里捡起来就放回哪儿去!家里的孩子已经够多了,大人们牛一样干活儿,累得眼睛发黑。从那天起,沙苇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是一个女孩儿,家里没把她放进木盆漂在古黄河上,已经很仁慈包容了。她上面还有两个哥哥,而大哥学习成绩又如此优秀,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来讲,她还能继续上学画画吗?再说,何老师的美术班有的是绘画天才,她不在了,多少人想进槐树下的小木房,多少人想填她的位置!
秋后的太阳依然毒辣,落在身上像针在扎。她低头闷声,在古黄河边割猪草,她想起何老师说过,断流的古黄河是废黄河,不能奔向大海。空气中传来同村王二妈的声音,说她的侄儿好幸运,他的画《我要去北京》在北京拿了金奖!她知道她的侄儿是林城,林城随何老师一起到北京领奖,好多中央领导接见了他们,还与他们合影留念。北京之行,一路都是沉甸芬芳的收获,他们看了北京天安门,又去了美术馆。何老师回校后,跟师生们开了座谈会,整个学校都沸腾了,似乎每个同學都有希望!夏末秋初的蓝天下,幸福拥抱每一个人,但是沙苇还有幸福吗?她看见田野里的蒲公英像长了刺,刺进她的眼睛流了血,什么都看不见了,但她必须挣扎着回家。这就是她的命!
2
漫天纷飞的苇花中,沙苇的外婆顺路来看女儿和外孙。奶奶对外婆说,沙苇也不小了,我想让她早点嫁人。外婆说,我知道一户好人家,春杏前年嫁到李家,李家的小儿子淳朴实在,长得也精神,好多姑娘都暗自喜欢……
沙苇很自觉地躲远了,她不知道,嫁人能改变命运吗?春杏是沙苇的表姐,两个人的母亲是亲姐妹。沙苇听母亲说,春杏的丈夫极懒,外号“混子”,油瓶倒了都不扶,老鼠来了也不轰,最爱的就是提着一壶酒,摇头晃脑哼着“拉魂腔”,逛了东家,又去西家,混子比猪还懒,但是混子的弟弟立子比蜜蜂还勤快。春杏总说她命苦,但是她并不怨,没人架着刀逼她出嫁,她和混子曾经爱得可歌可泣。春杏嫁人前,母亲曾经警告过她,那男人我打听过了,除了嘴甜,就是游手好闲,二十几岁的人了,还要老娘洗衣服。春杏说,我愿意帮他洗衣服。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