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点子,合适的活人(27)
神木
“为什么?”
“我又不认识你们,你们把我弄到煤窑底下,打我的闷棍怎么办?”
那个家伙果然有些惊慌,说:“不去拉倒,你胡说八道什么,我还看不上你呢!”
张敦厚笑得冷冷的,说:“你们把我打死,然后说你们是我的亲属,好向窑主要钱,对不对?”
“你是个疯子,越说越没边了。”那家伙撇下张敦厚,快步走了。
张敦厚喊:“哎,哥们儿,别走,咱们再商量商量。”
那家伙转眼就钻进人堆里不见了。
九
张敦厚领回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伙子,令王明君大为不悦,王明君一见就说:“不行,不行!”鱼鹰捉鱼不捉鱼秧子,弄回一个孩子算怎么回事。他觉得张敦厚这件事办得不够漂亮,或者说有点丢手段。
张敦厚以为王明君的做法跟过去一样,故意拿点子一把,把点子拿牢,就让小伙子快向王明君喊叔,跟叔说点好话。
小伙子怯生生地看了王明君一眼,喊了一声“叔叔”。
王明君没有答应。
张敦厚对小伙子指出:“你不能喊成叔叔,叔叔是普遍性的叫法,得喊叔,把王叔叔当成你亲叔一样。”
小伙子按照张敦厚的指点,向王明君喊了一声叔。
王明君还是没答应。他这次不是配合张敦厚演戏,是真的觉得这未长成的小伙子不行,一点也不像个点子的样子。小伙子个子虽长得不算低,但他脸上的孩子气还未脱掉。他唇上虽然开始长胡子了,但胡子刚长出一层黑黑的茸毛,显然是男孩子的第一茬胡子,还从来没刮过一刀。小伙子的目光固定地瞅着一处,不敢看人,也不敢多说话。这么大的男孩子,在老师面前都是这样的表情。他大概把他们两个当成他的老师了。小伙子的行李也带着中学生的特点。他的铺盖卷儿模仿了外出打工者的做法是不假,也塞进一个盛粮食用的蛇皮袋子里,可他手上没有提提包,肩上却背了一个黄帆布的书包。看他书包里填得方方块块的,往下坠着,说不定里面装的还有课本呢!这小伙子和年龄差不多的男孩子相比,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的神情很忧郁,眼里老是泪汪汪的。说得不好听一点,好像他刚死了亲爹一样。王明君说小伙子“一看就不像个干活儿的人”,问:“你不是逃学出来的吧?”
小伙子摇摇头。
“你摇头是什么意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
小伙子说:“不是。”
“那,我再问你,你出来找活儿干,你家里人知道吗?”
“我娘知道。”
“你爹呢?”
“我爹……”小伙子没说出他爹怎样,眼泪却慢慢地滚下来了。
“怎么回事?”
“我爹出来八个多月了,过年也没回家,一點音信都没有。”
“噢,原来是这样。”王明君与张敦厚对视了一下,眼角露出一些笑意,问:“你爹是不是发了财,在外面娶了小老婆,不要你们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