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历史记忆:辛弃疾的傲骨与忠魂(3)

2022-09-19 16:12:3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辛弃疾的傲骨与忠魂,至于瓢泉,辛弃疾当然有形象的壁画,总能激起后人对瓢泉的遐思与向往。飞流万壑,共千岩竞秀,这是《洞泉歌》中的一句。《南歌子》更细腻:清清流

辛弃疾的傲骨与忠魂

至于瓢泉,辛弃疾当然有形象的“壁画”,总能激起后人对瓢泉的遐思与向往。“飞流万壑,共千岩竞秀”,这是《洞泉歌》中的一句。《南歌子》更细腻:“清清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

一睹瓢泉的风采,我们来了一次穿越千年的回望。在上饶市作协副主席、铅山县文联主席丁智的引领下,我们从城区向瓢泉出发。它,位于铅山永平镇期思村瓜山脚下,距市区不足百里。路上,作为主人的丁主席不断暗示,留意铅山独特的地域风貌。生怕错过,我们的眼光如打开的“火控雷达”,四处热搜:提升过的快速通道以及交替出现一段又一段的古驿道,不时递送古镇、古城、古寺和古亭等往昔的标签。内心的感觉,如辛弃疾在畅饮一蛊陈年老酒。一级再一级递进的大小山门,司仪一般伫立两端又雅致地退去。顺着主人的指认,高耸雄浑的鹅湖山扑面而来。丁主席介绍说,在铅山所有乡镇都可以看到慷慨的鹅湖山,并且角度不同,造型各异。这一点,我们失之察觉,幸亏主人点破。正是,贴着鹅湖山下人闽通道行走,鹅湖山恢宏的身影真的没有走远。也对,不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史上的文坛佳话——两次“鹅湖之会”也许无缘上演。

新鲜好奇之中,中国词乡——稼轩乡的路牌提供了情报,百米之内就是心之所向的瓢泉。出浴般的几蓬毛竹和挺拔青翠的三棵脆皮松树间,藏着用青麻圆石砌成的“凹”字形矮墙。墙根静卧着两口若臼若瓢的古拙岩泉。泉中落有飘离的黄竹叶,收到了反衬泉水清澈的奇异效果。两泉之间天生一条水流,看起来是一线挑两泉,任您想象,你说好似一对石娃子,我说如同担在肩上的一对打麻锞的石臼子。

或许,怕我们怀疑泉水的品质,一位男性中年劳者,丢下手中的锄把,随手拿起墙头备用的水勺,舀了一瓢示范性地喝了起来,我也跟着尝了一口,果真凉爽清甜,直沁心底。久久凝视这生生不息的瓢泉,似乎漫来了奇怪的幻觉,隐约看见辛弃疾神情飘然、把酒赋诗的身影。明明是两口朴素的泉眼,也仿佛是面镜子,不知疲倦地鉴照流动的历史。

有泉也有山,看看瓢泉背负的山,宛如“山山搭链”无休止地伸向东西两端,亦似“山姑娘”尽情地摆起油绿的长袖,拜在山麓成片的良田,水银一般展示自己的阔绰和价值。后转身子,背山面北,眼前更为奇特,历来被形家推崇的“船形地块”,飘动在哗哗的桐木江和紫溪水之间。两水殷勤地朝拜了瓢泉之后,又合二為一,算是有礼数地打了一个照面,又马不停蹄地向西奔涌。

难怪,辛弃疾来了就不想离开。在此绝佳宝地,他精心布点:除了在泉边建居第,建稼轩书院,在瓜山上建有停云亭,在北部山麓造有吴宗祠。在水中,即两水合抱的吴堡洲“船形地块”中做了“山中咽飞泉,梦中断琴弦”的秋水堂,等等。尽管亭台楼榭,已经淹没在时光的尘埃里,但遗址尚存。多处散落着的柱础、青砖、条石、碎瓦和青石碑,好像在努力地拼图,为我们还原走远的日子。但也惋惜,这些岁月的行者,这些凝固的历史“碎片”,有的被农家拾用,成为院前屋后的“弃子”。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