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记忆:我的自学考试之路,坎坷又漫长(2)
自学路
得知本县甲子镇有个萤光文学社很是了得,我借了一辆单车,带着一沓稿子,骑行50里,来到一座中学,找到文学社社长李勤,一个写小说的初中女教师。她斯斯文文,身板单薄,说话轻声细语,对我这个不速之客很热情。她看了我写的旧体诗,一眼看出了问题,但不道破,而是问我有没有讲平仄,讲押韵,讲格律。我老实说,没有,也不懂。她说旧体诗格律要求严,不好写,你不如写一种不讲究押韵,不用标点符号的新诗。我听了惊得目瞪口呆,这世上竟然还有不用标点符号的诗?那是什么样的诗歌啊?
李勤送给我几份油印的《萤光报》,指着其中一个作品说“这就是”。只见这个见所未见的新诗分行排列,句子长短不规则,句后不用标点符号,“外貌”显得有些松散,但读起来却很有韵味,有股浓浓的诗意流淌在字里行间,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李勤接着引我见了文学社另外几名骨干成员,然后一起到海边观摩了南宋最后两个小皇帝沿海南逃时登岸待过的地方。中午安排在副社长闻亮家里吃了一顿美味的海鲜大餐,超大只的濑尿虾让我吃一次,记一生。
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因為爱好文学,初出茅庐就受到如此礼遇,如今想来,真是感激不尽呐。
1985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电台播报广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的消息。消息称,参加自学考试,不受职业、年龄、学历限制,人人都可以报名。
我听了激动不已,在黑暗中摸索了一年多,正在迷茫途中,自学考试不啻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前程。
我立刻跑到50里外的县城,找到县教育局。此时自学考试刚刚开考,报名的人不多,工作人员热情地拿出招生简章,让我在准备开考的专业中挑选。我记得简章中第一个专业就是“汉语言文学”,必修的科目有《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七科,另需挑选三门选修课,一共考完十科合格,就可以换回一张大专文凭,成为一名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天之骄子,这是多少学子的梦想!可在当时,能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凤毛麟角,连中专、师范都稀罕得很。就在我辍学的那一年,我们公社破天荒一共有三个高中生考上大专、中专,其中两个出在我们村,和我住一条巷,一时八乡震动,奔走相告。这可是老家置村两百多年第一次有人“中举”啊!
自学考试,让折翼的我看到了飞翔的希望!
我毫不犹豫地选定“汉语言文学”专业,报了将于4月底开考的《写作》《现代汉语》两门课程。当时的自学考试一年两次,分别安排在4月和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星期天,半天一科,两天可以考4科。但我不敢贪多,我还不知道自学考试水深水浅呢。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