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记忆:我的自学考试之路,坎坷又漫长(3)

2022-09-19 15:50:0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自学路,报了名,教材去哪儿找?教育局的人说你最好去报个函授,汉语言文学指定广东最高学府中山大学负责函授、出题、改卷,函授费用大概是50多元,可辅导

自学路

报了名,教材去哪儿找?教育局的人说你最好去报个函授,汉语言文学指定广东最高学府——中山大学负责函授、出题、改卷,函授费用大概是50多元,可辅导到全部课程考完。但50多元,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家中根本拿不出来,我太了解自己一贫如洗的家了。怎么办?只好去新华书店买教材了。当时自学考试在全国方兴未艾,书店的教辅书多如牛毛,就是没有中山大学的。中大要做大函授,自然不会出卖自己的教材。我不得不选择购买外省大学或出版社出的同类型书籍。那时,一本厚厚的书大约两三毛钱,鸡蛋一个七分钱,卖几个鸡蛋就可以换一本书了,这个买卖父母还是舍得的。

就这样,我开始了有目的、有方向、成体系的自学,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幸运的是,4月底的第一次考试旗开得胜,数月后通知书寄到,《写作》得了65分,《现代汉语》得了60分。我心中的激动真是难以言表。虽只是刚刚过了合格线,但对一个初中生来说,这是多大的鼓舞,多么的不容易,我已经一只脚迈进了大学门内了呀!更意想不到的是,我因一次就拿到了两门大专单科合格证,而被本村小学聘为代课教师,从一个不称职的农民,华丽转身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恰逢其时,人职仅十天,就出席第一个教师节盛会。国家缓过气来,开始重视教育了。

本来底子薄,再加上教学忙,自学时间少,下半年的应考可就没那么好彩了。报考的《古代汉语》《文学概论》都仅仅得了50分左右。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的心凉到了脚底,头脑却异常的清醒。大学真不是可以轻取的,中山大学的“王牌”中文专业,更不是吹出来的。

我分析两次考试的结果,这《现代汉语》是读书时就有基础的,自己语文功底较好,再读读大学课程,也就险过关了。《写作》则得益于这一年多的作家梦,轻松通过说明多写有功。而《古代汉语》“之乎者也”极为艰涩,一个初中生要读懂弄通殊为不易。《文学概论》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的理论,基础的基础,里边体系复杂,要背的概念特别多,而我读的又不是中山大学的教材,观点多少有些出入,一次过不了并不奇怪。据当时公布的数据,广东开考的十余个专业中,中山大学主考的汉语言文学合格率最低,仅为百分之三十几,也就是考三科过一科,就算拿到了平均数。其他像政治经济学等专业,合格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多。自考中文,一时成为畏途。

因为教毕业班任务重,又有了第二次应考失利的教训,1985年4月,我只报考《形式逻辑》这一门选修课。我在书店买到一本教材,教材里讲逻辑,做推理,不断举例讲故事,非常生动有趣。我学得饶有兴趣,还把内中的故事用在教学上,讲给学生听,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我想,这次自考肯定十拿九稳。考试果然答得非常顺利,没有不会做的题。可结果呢,得了还不满50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